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致戴傳賢(季陶)函
Identifier (Dublin Core)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補編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戴傳賢; 讀書感想; 意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3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24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25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致戴傳賢(季陶)函   季陶先生前輩道席:奉讀賜書,感何可言。承示定名問題,係商務之錯,倫於次日即已函知該館, 令其更正。原名爲中山先生倫敦被難史料考訂(書上亦如此印),倫敦二字,萬不能少,被難二字,係 因總理原名爲倫敦被難記,故倫原擬定名爲中山先生倫敦被難記史料考訂,後去一記字,遂成今名。但 英文譯名則尙未改,可以爲證。且帶歷史性質之著述,似以史例定名爲宜。至於其中一切持論,仍堅守 黨的立場及其生平崇拜總理之信心,請先生從頭至尾一看,即可了解區區苦衷。亮疇先生所顧慮之點, 倫已顧到,故將鄧定鏗節略全文刪去,其足以證明總理抱負偉大之處,則仍留著,如鄧述總理他是爲己
,我是爲民等語。(見第四十六頁)至於總理被綁或自入一層,亦未下定論,不過提及幾種可能,最後 結論說,現在且讓這個問題,待將來關於中山先生倫敦被難這件事的材料搜集更爲完備的時候,等史學 家詳細研究後再去斷定。(見四十二至四十三頁)最後轉錄吳宗濂一文,係經稚暉先生全體引過,幾見 於每種吳稚暉先生文鈔中。總之,此項文件在滿清時代,對總理愈反對者,愈足反證總理處境之困難, 奮鬥之難苦及其人格之偉大,斷不能希望滿清政府稱總理爲總理或中山先生。此種時代的眼光,亦即歷 史的眼光,當爲人人所共有也。倫於此書成後,曾以之示黨內黨外之朋友數人,彼等閱後,咸感覺總理 之貞堅偉大,雖經敵人政府盡全力圖之,而不爲所屈,益可敬佩。若以正面之歌頌,則人將以宣傳品視 之而不顧矣。現將此書呈上一部與先生,又一部乞轉呈中央黨部審定,並乞費心代爲解釋一切,不勝感 禱!又書中曾提及先生佐證展堂先生之處,(見第四十二頁)係根據隴海道中談話,引展堂先生之語。 倫在政校面告展堂先生,並蒙惠諾。至於提及先生處,係於九月底在滬校稿時加入數字,尙無機緣上達 先生,甚以爲歉!敬此奉聞,想先生不此爲責也。素仰先生爲本黨學者,故敢剴切上陳。敬乞勞神詳爲 說明,感且不朽!如遇展堂先生亦乞代爲陳詞。敬謝!專此,敬頌黨褀。後學羅家倫敬肅。十九年十一 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