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視察北溝國立中央故宮博物院文物保管情況及改進意見報告
Identifier (Dublin Core)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補編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報告; 北溝; 故宮博物院; 四庫全書薈要; 保管情況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3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8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4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視察北溝國立中央故宮博物院文物保管情況及改進意見報告   公超、家倫奉命前往台中北溝就地勘察「四庫全書薈要」屋漏受潮情形,擬具改善意見,以便採取
應有之預防措施,俾策文物安全。經於本年五月二十三日到達北溝,並邀基泰工程司主持初毓梅工程師 同往作技術上之勘察,爲期三日。茲將調查及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一)關於「四庫全書薈要」受潮原因及冊數(共計十冊,其中未能揭開者五冊)均與教育部調查報 告相同。受潮較甚之各冊,業已按照「四庫全署」正本,用台製單宣紙照原印硃格在重抄中,迅可竣事 。其未能揭開之受潮本五冊,除仍照正本抄錄外,最近因應用日本蒸汽方法將未能揭開之五冊又揭開二 冊,餘當繼續進行。藏書因受潮而有損害,誠屬不幸,但抄補以後,文字均能復原。故今後所最應積極 注意者,在於未來災禍損失之防範。同人此項主張亦與教育部調査報告大體相同。 (二)查該院現有庫房三座之建築,原係仿照台糖公司庫房形式建築,工料均尙好。十數年來,該處 以極少經費,維持至今,已屬不易。經與工程師等研究,認爲:倉庫之牆壁,牆壁上每隔相當距離所砌 之斜柱及屋頂之瓦,瓦下絲板等均屬完整,三年內當不致發生問題。此次滲漏,僅因一塊瓦有裂縫,係 偶然之事,經嚴密考慮,並經初工程師鑑定結果,屋頂無需再行修理,以免反遭致鬆漏之虞。但庫內箱 件,堆積過高,如遇地震,頗有危險,且萬一房屋再有滲漏,檢視仍屬不便,故認爲庫內箱件堆積高度 ,小箱最高不能超過六個,大箱 不能超過三箱,如此堆法,則原有庫內之箱件約有三分之一,必須另 行覓地堆存,故建議就地另建庫房一座,其形式及所用材料與原有庫房相同(見附件第一圖、圖略)。   新庫建造地點,擬在庫房圍牆之內,在東西兩庫之間,與東西兩庫平行。按箱件數量不宜堆高計, 自以建造兩座爲宜,惟爲顧及經費起見,暫擬建造一座。
庫內箱件堆置高度減低之後,雖有中級地震,大致亦可無虞。   庫內爲防萬一起見,擬在距箱頂若干距離之上,用塑膠布(PVC)或油布做可以移動之平頂棚, 可以阻隔屋瓦滲漏之水,以防如上項事件之重演。經過調查,塑膠布價錢較廉,但經過相當時期必須更 換,油布之價較塑膠布貴二倍以上,故擬用塑膠布作成。   庫內光線欠佳,檢査箱件及天花板地坪等不易明瞭,擬在庫外按裝粗線電氣插頭(Power Plug), 用膠套長線一端按裝可移動及燈光強大之小型探照燈,一端插入插頭,則檢視自能收較大之效果,此項 設備,可以隨時撤下,絕無走火危險。   現在庫內,兩門前通道多作辦公之用,無論天氣如何均須開庫,潮氣容易侵入,對於保管增加不少 困難,而箱件堆存體積,亦因之減少,是庫房之內不能作辦公之用,辦公地點自以另設法爲妥。   箱內棉花稻草之屬,多係三十年前古物南遷時所購置,正如教育部報告中所言,年久已失彈性,不 復適於保藏古物之方法,且稻草有隨時腐爛之可能,對於書畫以及書籍文獻等物,實不容繼續受此威脅 ,經討論之後,目前應進行檢查,改善包裝。主要措施,應將已失彈性之棉花及稻草,易以新棉及木絲 或其他更佳物質。此項工作已與兩院執事人等作初步商談,日內將進行詳細計劃估計數量,以謀改善。   又箱件經對日抗戰及大陸撤退時輾轉遷運,除部分爲戰前倫敦展覽之舊鐵皮箱,及最近赴美展覽之 少數新鐵皮箱外,爲數二共不過百餘只,其餘均仍藏在數千只舊木釘板箱中。此項本箱迭經長途水陸運 輸,早已陳舊,且箱面係用鐵釘釘入,每次啓用,均須搞開,故箱蓋處之邊緣,早多破損,潮氣極易侵
入,故更換新箱甚爲必要。至於應行儘先更換之箱數,正在統計中。   庫房四週本安裝有鐵絲網,鑒於此次事件之發生,截至現在止,並無第二塊瓦破裂,多數意見,認 爲係由於頑童拋擲石塊,致使此一塊瓦受損或裂縫,此項鐵絲網,極有加強之必要,以防止閒雜人等及 兒童闖入鐵絲範圍以內,而免再發生同樣或類似之不幸事件。   庫房消防辦法,本有小型救火車一架,但水源賴於庫前山坡下之小溪,沿途人畜利用,污濁自不待 言,而水源亦時常短少,且時常枯竭,設有不虞,危險甚大,擬鑿水井一口,除作消防之準備外,並可 供給全處員工及眷屬之飮料,亦屬公眾健康之所需。   (三)北溝所建山洞,主要目的爲避免空襲,必要時將貴重物品遷入,爲防潮濕,曾在U型山洞之兩 入口處各置小型吸潮機一架,勘察結果,現狀如下:   1.洞內深處牆上發現橫裂紋。   2.深處地面亦有裂痕,裂痕處且高拱起成人字形。   3.頂上原有鑌鐵頂,頂本身完好,此項頂棚,原爲滴水疏導地下之用,自八七水災之後,農復會出    資將兩端洞門延長,甚爲有用,但原疏水溝渠似已堵塞(一面找出水溝洞口,一面不見)此點相    當重要。   4.洞內兩旁原有水溝,現在並非雨季,仍有積水。   5.牆上除橫裂紋外,直裂線及水跡頗多。
初工程師對此橫裂紋及地面人字形裂紋極爲重視,認爲可能係地層壓力所致,爲謀補救,建議兩項辦法:   1.橫斷部位加牆,經若干距離加牆一段。   2.內部再蓋一鋼筋洋灰弧形之洞(如汽車內胎然),以防洞有塌陷之禍。查台灣一般地質,多係沙    土夾石,任何地方修建山洞多因滲流增加山土壓力,如求安全及避潮爲極難之事。爲抵抗逐年增    加之壓力與避潮,工程必然浩大,其費用當必數倍於地面建屋,現在北溝山洞修理辦法,已由工    程師擬有計劃。(見附件第二圖、圖略)    又山洞內原有之防潮機,自安裝以來,該處限於經費,每週只能開動兩次,每次僅數小時 耳,如 此用法,等於虛設,求其有效,必每日開放數小時,故家倫等已面告該處總務人員每日必須開放數小時 ,至不敷開支之電費,自應設法彌補。   又自八七水災之後,農復會曾借款將山洞四周附近私人土地,購爲公有作水土保持設施,曾植樹種 草,此次勘察,現樹被砍伐,草亦被牲畜踐食,此事與該處整個管理問題有關(見下文)。   (四)展覽室窗戶縫隙太多,每遇風雨即行漏水,雨量稍大或颱風之時,並須將陳列品撤下,以防危 險。查此房本爲亞洲學會捐贈,限於經費,工作簡陋,惟既經國外機構捐贈,我方必須設法保養,倘改 善窗戶,則需款約十四五萬元左右,是否免於滲漏,尙無保障;最好辦法,將所有窗戶封閉,改用中央 控制冷氣機,最多估計,需用十至十五噸位者,設用十噸,需款約十五萬元,如用十五噸者,約二十餘 萬元(均連風筒在內,安裝未計入)。現在台北中興電氣機械公司有五噸及七噸半之現貨,可用壹個五
噸者,另配一七噸半者(用空氣流動型者),其全部費用大約可不超出十七八萬。安裝時間爲八至十日 ,倘現在安裝,六月初泰王來參觀時即可應用。此項設備,不惟可以解決房屋滲漏之慮,對於展覽品之 保護及參觀人之舒適均有裨益,將來文物遷運外雙溪,亦可遷去使用,建議即日與中興公司接洽。  (五)此次公超在北溝視察凡三日,深感北溝各處在管理上須謀改善之處甚多,其最大缺點,厥爲北 溝、台中兩處辦公,而負責總務各項事務之人,均在城內辦公,遇有事故,始來北溝,遂致北溝防衛, 入夜尤疏。雖向有請顧警小班約十餘人,而最近總務方面每晚亦派人値夜,仍屬無濟於事。據聞日前竟 有夜間警衛値班,酣睡椅上,其槍被人攜回警衛室去,竟無所知。又如庫房內遇有修理之處,業務與事 務兩部份人員聯繫頗多手續上之周折,頗難收就地及時之效。其他如衛生環境無人管理,花草樹木任意 採伐,不一而足。故業務與事務兩組之間,必須就地通力合作,不能常藉電話作城郊間之聯繫。兩組須 在庫房地點辦公,實爲必要。   鑒於管理與業務人員必須同在北溝辦公,而庫房之內又不宜且不合作辦公之用,故擬就庫房附近加 建簡單辦公室一所。且我方既與國際文化機構常有合作事項,且有修裱字畫等項急需工作,故此種所用 房屋,自當一併修建。其地點理應建在庫房附近,亦即其對面之空地上,現已託基泰公司代製草圖,( 見附件第三圖、圖略)其要旨爲謀庫房之安全與管理之有效。至城內原有之辦公室可供職員宿舍之用, 以濟房荒。又各組職員移來北溝辦公,必須添置交通車一架,以便往返,或商洽公路局調整其每日開車 時間,此皆可交由聯管處自行斟酌辦理。
查教育部所提人事須按實際需要調整加強一節,人事方面,確有此必要,但經考慮,以遷往外雙溪 前再作通盤之計劃爲宜。關於訓練與培養經營近代博物館內各部門之人才,實應分別從早培養,但不 擬列入本計畫之內。   溯自大陸撤退,我政府苦心孤詣,將國寶運來台灣,十餘年來,該處兩院在非常簡陋之設置,經濟 困難之情形下,幸賴政府督導有方,兩院原有工作同人亦能忠於職守,截至現在,除此次藏書因漏濕損 外,尙未發生重大事故。此次不幸事件,雖範圍甚小,復原較易,然不能不視爲一種嚴重的警告,設再 不迅予改善,難免不再生意外,其程度恐將數倍於書損。公超、家倫認爲此項碩果僅存無二之寶藏,爲 我民族之光榮而受世人所稱羨者,久宜依照政府原定計畫及早完成外雙溪新建院址。惟在該新址工程未 能完成以前,約計二、三年內之安全措施,尤屬迫切。故將以上在實地考察之意見,臚列上陳,尙祈採 擇施行,不勝公感!謹呈兼院長陳、副院長王。葉公超、羅家倫謹呈。五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