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門弟子公葬先師蔡先生籌備會緣起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40/3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雜著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2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62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63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門弟子公葬先師蔡先生籌備會緣起 舉行一代大師 蔡先生的喪葬,我們不必用通常的典禮。先生因功在黨國,但先生的德化更淪洽於人心。先生德化所及,遍於全國,決不限於門弟子;但門弟子承先生耳提面命,對於先生的心悅誠服,是不可比擬的。故國家雖然會有崇德報功之典,然而我們這班門弟子也當盡自己敬愛先生之心。況且國家在抗戰財政困難的時候,縱然花了許多錢來為先生營國葬,先生也是要感覺不安的;這一點我們不能不仰體先生之志。何況國家要舉行國葬的人也很多,我們不能不仰體國家的困難。因此,我們這班門弟子發起一箇「門弟子公葬先師蔡先生籌備會」,由我們來公葬先生。我們要集合先生的一萬箇學生籌五萬元至十萬元,為先生營葬於一箇交通方便,文化集中的地方,以為現代及後代所瞻仰;地點、時期俟抗戰勝利以後再定;墳墓要簡單而美麗;當然造一箇墳用不了許多錢,但是我們要在墳墓旁邊,置點田地,辦一箇「孑民小學」,小學裏面留三間房子,為門弟子掃墓時休息留宿之用。
我們要記得先生事業之花,雖然開在大學教育與研究事業裏,但是,先生初辦教育的時候,第一箇就是小學。若是再有餘款,我們可在墓旁造一箇「孑民美術館」,彙集全國精粹的美術作品,以紀念先生生平的好尚。我們集款的辦法,是要徵求純粹出於自動來集款的門弟子,至少的數目可以定為一元,至多的不得超過一千元。凡是先生的故舊,也歡迎參加,祇是在將來紀念刊物上另列一欄記載。就是先生的私淑弟子或再傳弟子,或全國敬慕先生的青年,誠心要來參加的,我們也都歡迎。將來安葬的時候,我們要集合先生的門弟子至少三千人來執拂,要我們親自抬先生的靈柩,安下到他最後休息的地方去。這箇志願,願意先生散佈在全國和海外的門弟子一道來完成,以表示我們敬愛先生的無上誠意。這件事是一定能完成的,因為先生教澤太深了!人格太偉大!太崇高了!   按:原件未註日期,經查蔡先生係於民國二十九年三月五日病逝香港。三月十一日安葬香港東華義莊墓園,此文當在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