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中國問訊部說明計畫書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25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雜著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2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51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57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中國問訊部說明計畫書  中國在歐洲向無有力持久之宣傳機關,一切新聞傳布,槪仰仗於外國新聞記者,平時旣乏持平之論,而遇事變突起時,尤致力於淆亂是非,顛倒黑白。中國當局及明達之士,想久感此痛苦。此次滬案初起,中國真相,完全為路透社、太晤士報等所蒙蔽;國外政治社會及輿論方面,承受此種片面報告,其言動不問可知。然不數日而強鄰議會中之質問紛起,有力組織爭開抗議會報紙論調,持正者漸表同情,褊袒者亦稍有顧忌,中國真相,得一部分之暴露,而歐美人士態度有大部分之變遷,是亦非無端而至也。為述中國問訊部之工作。
起   源  中國問訊部成立於民國十四年春初。當時有前工黨議員麥朗大佐Colonel C. L. Malone與中國學生交游,深憤歐洲所傳中國消息多被報紙為有作用之顛倒混淆,乃設一中國問訊部(Chinese Infor-mation Bureau)之名義,以便隨時作糾正事業。最初不過隨意組織,不意五卅事起,乃為一極活動、極有力之中國宣傳機關。       組 織 分 子  在歐洲宣傳,首在得力人才,而此項人才,尚須以下三種條件:㈠熟悉政治社會內情,而有充分經驗;㈡在社會有相當聲望,且廣交游;㈢熱心盡力。以此為衡,則中國問訊部何幸而得以下之分子:  一、麥朗大佐──曾在歐洲任飛機要職,立功授大佐;在巴黎和會任最高會議(Supreme Council)英國飛機總代表。後因憤和會政策不當,入工黨任國會議員二年餘,上屆落選。於未入國會前曾因倡非政之說下獄。現係獨立勞動黨 Chelsea 區會長。  二、麥朗夫人──有文才,曾為工黨候選議員。  三、卜利居曼(R. Bridgeman)曾任駐法大使館一等秘書八年,後任駐波斯公使。因與前外交總長寇仁(Lord Curzon)政見齟齬辭職,現為獨立勞動黨 Pinner 區會長。
此數人之崛起而為中國援助,乃激於義憤而非有任何箇人利害關係存於間可知矣。助之者有中國學生數人,亦皆熱心國事而於學術有專長且負時望者。       辦 事 地 點  中國問訊部初成立時設於麥朗大佐家。滬案起後,因事務日繁,在私人家不便,乃賃辦公處於65Belgrave Road, London S. W. L. England,一切印刷辦公等器具,均係麥朗大佐箇人供給,不然卽開辦費亦將所費不貲也。       成績及影響  自滬案初起以至於今,問訊部無日不在忙碌之中,有時數人共同工作至夜深一、二時。幸收效不無可觀,今略述如左:甲、英國方面:  一、國會:此方面問訊部極為注意。自六月一日至八月五日,國會閉幕,國會中關於中國問題之    質問案凡九十,其中由問訊部直接起草者凡六十五,多係請工黨及自由黨議員提出,因彼等    雖有意援助,但昧中國情形也(凡載此項質問案之國會議事錄全份另包寄上)。  二、報紙:問訊部為報紙所撰之文,登於英國各重要出版品者凡四十篇以上,不僅工黨十五報紙
,卽老宿而負盛名之“Manchester Guardian"等報,亦皆登載。其餘傳發之電報、新聞、    譯稿等無數。如所發上海會審公堂滬案會審錄之譯稿,震動一時英國朝野。而答英人組織之    中國協會一文,卽保守黨之最大機關報"Manchester Guardian"亦為登載,可見其宣傳之    巧(檢此次稿件最重要者一份寄上)。  三、小册子及其他印刷品:自五卅迄今,問訊部計發鉛印小册子五萬七千份,達朝野要人及各團    體,並承各處用為演講根據。其餘隨時供給國會議員及負責箇人之油印品計三千餘份,總計    不下六萬份,為數不可謂不巨(今寄上重要印刷品一套)。  四、工黨及工聯:工黨、工聯之向英政府抗議書及決定,與最近工聯年會之議決(原文另紙附上    ),皆係問訊部所接洽。  五、箇人材料之供給:問訊部聲譽旣出,各界人士多來垂問要求供給演講、辯論及著作之材料。    如工黨前教育總長 Travelyan 及前外交次長 Ponsonby 在國會之兩次大辯論。其尤著者,    自由黨前首相魯意喬治亦來徵集材料。乙、國際方面:  一、國際工聯:代表一千五百萬歐美工人之國際工聯,屢有抗議通電,皆係問訊部本部所接洽。  二、第二國際:最近第二國際比利時現內閣黨、法國一部分援助政府黨及英工黨,(皆係其中份    子)在馬賽開年會,通過主張取消中國治外法權制議案,卽係問訊部法國支部所接洽。
三、法、德、美等國報紙:如法國 L'Humanité 等,德國 Vorwärts等及美國 Associated press    等皆常登載或傳播問訊部所發消息。      (關於以上兩方面之各項,附上中國問訊部倫敦總部及巴黎支部英文報告各一份,望絕    對秘密。)       永久之計畫  問訊部數月以來,備嘗艱苦,而最困難者為經濟問題。自五卅迄今,計用英金四百餘鎊,皆係中國僑民學生及國內急公好義者所捐助,現已竭蹶不堪。中國政府及有力負責團體,對此重大有效事業,責任及良心上均不能不盡力維持。私人及團體捐助,終屬有限而難靠。維持之款,為數甚微。今列一常年經費最低限度預算如下:  一、房租及辦公室雜費      每月英金二十鎊  二、打字書記等         每月英金二十鎊  三、印刷費           每月英金四十鎊  四、郵費等           每月英金二十鎊    統計每月英金一百鎊      每年英金一千二百鎊
合國幣約一萬元  今卽以每年國幣一萬元計算,為數實屬無幾,而收效大不可言。此預算中最可注意者,卽分文皆置之實用,而主要辦事人無絲毫薪水及報酬也。       目前緊急之接濟  今關稅會議卽將開會,而討論治外法權及修改不平等條約等會卽將舉行。當此千鈞一髮之時機,中國之主張,不能不積極向外宣傳,逆料各西報淆亂視聽,不利於我之新聞,必肆意傳布,故中國方面之真確消息,尤當注意發表。為此緊急用途,望卽速電匯一萬元至倫敦中國問訊部,為急切宣傳經費。款由中國直接經比國銀行匯交 Reginald Bridgeman 收,(地址 Waxwell farm cottage, Pinner,London 不可交滙豐銀行等滙寄),以私人名義寄,私人名義收,亦不可交使館等機關轉,免露痕跡,實為至要。款到後問訊部自當簽發正式收據備查。當此會議時間(風雲萬變時間),望隨時將新聞文件及其他重要消息,電告倫敦問訊部,必能轉達歐美重要各報,較任何機關為有效力。       結   論  統計以上諸情,中國問訊部萬不能不由中國方面積極維持。昔庚子之役,李鴻章以數百萬交赫德在歐宣傳,卒收釜底抽薪之效。日本在美之東西局 London(East and West Bureau)歲費至二百萬
,皆由政府支出。今中國局勢,日見危迫,廣東尤為帝國主義國家所深忌,為資本家報紙所痛詆,國外宣傳萬不可不積極進行。中國問訊部事業計畫,以極小限度之經濟,收極大限度之影響。瀕年北京政府歲糜鉅款,津貼受惠於中國而反攻擊中國之路透社及其他報紙,至可痛心。肉食多不足謀,惟思廣東乃開明而有遠見之政府。為中國計,為廣東前途計,幸與國家同休戚諸公審思而熟慮焉。不勝急迫待命之至。     按:原件未註日期,經查應在民國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