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諾曼第巡禮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45/12/7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遊記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2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7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諾曼第巡禮  長綠的半島,帶着起伏的邱陵,曲折的海岸,似曾保留着太古的寧靜。  瑟堡 Cherbourg 港引來了海上巨舶,和跟隨巨舶的喧擾,但這不過是諾曼第 Normandy 的一角,其餘在大自然的懷抱裏,還是藝人彌勒 J.F. mille 的畫圖。  祇是這次空前的戰爭,却看上了這美麗的半島,選作聯軍登陸的所在,在戰時小地方也聞名世界,是何等的不幸,然而我却為看戰蹟,說是看風景也罷,遠道而來。
正是十二月六日的早晨,海氣作成陰雨,我和三位朋友得了一輛小車,繞着這半島作一次巡禮。瑟堡本身雖經四天的巷戰,損壞還少,一到郊外,便滿目都是斷瓦頹垣,車到高邱少停,知道正踏在一個德軍的炮臺上面,右邊的岩石底下又是一個炮臺,成為犄角之勢,前面的城市外是滄茫的大海,和兩道破浪的長隄。  再循着這半島沿北線的海岸西去,正是當年希特勒誇口的「大西洋長城」,斷續的鐵絲網旁邊,露出殘廢的堡壘,坦克零星橫臥,長射程炮無目的的指着靑空。沿岸的別墅民居,多成殘磚焦壁,最有詩意的一堵古雅的石牆,已經被炮火轟去一半了,那殘餘的一半上,還爬着紅葉爛漫的古藤,表示他歷刼不磨的生力。  畫家彌勒的故居,就在格魯西 Grnchy 小村,我們能不乘興一訪?這沿路山幽徑曲,黃葉蕭疏,幾棟小屋,儼然世外人家,可惜這位藝人的故居,正為炮火所燬,門上石刻的題名還在,裏面已成廢墟,依稀的可以看出兩間小房,循敗壞的小梯上去,那左邊的一間想是畫室,壁爐旁邊靠著一張搖椅,一個酒瓶,想去這已經不是彌勒的故物,但也可以重構當年他凝神作畫的神情,瑋奇的自然和純樸的農村,對於這位畫家的心靈,是怎樣的將他陶醉。  從此到海格岸尖 La Hague 經阿特維 Audervllie 一帶,岡巒叠翠,烟雨朦朧,夾路是黃花紅葉靑藤,映着蔚藍的海色,黝黑的巨石,像黿鼉作勢,要一躍入海,正迎着白頭的輭浪,漁舟幾行,隨浪高低,有時傍着嵯峨的礁石,點綴一軸畫圖。
忽見沿岸的海面,現出一線殘紫,再接一痕新黃,再沒入無邊的深翠,才知道山後略現陽光。  回看山岡,一重綠罩,一道寒林,不斷的互相間隔,黃白相映的花牛,瀟灑的在中間緩步,有一個在樹下舐犢,流露牠刼后母子的純愛。  牛奶、黃油、蘋果,這都是諾曼第豐富的特產。途中遇着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紫衣金髮,臉龐像蘋果一般的紅鮮,站在車上,駕着一片黑馬,身旁放了兩桶黃油,慢慢的前進,正如漁舟般的在雨中蕩漾。  從阿特維折向東南,在卡特萊Carterct訪到一個鄉村飯店,吃了一頓田家風味的午餐,軟熱的麵包,充分的黃油,肥鮮的海魚,鬆嫩的牛肉,沁入心脾的戰前美酒,供我們對着海灘,解除長途的饑乏。這種愉快和自然的情緒,那是在人海中的倫敦和巴黎所能得到?  沿途經過的聖沙浮St. Savenr遭受破壞甚大,一個中古時期留下來的古堡,規模相當宏偉,中彈后祇餘空曠的隙地。對着殘牆,瓦礫中猶見壁爐,正不知誰家曾在爐前相聚,華郎Valognes一城,所餘不過十之一、二,沿途小規模簡單的住宅,有少數已在興修,俘虜的德軍,穿着灰色而沒有符號的軍衣,正在為主人挖土,由破壞者來建築,當他們一鋤一鋤挖下去的時候,當不勝今昔之感。  在聖華斯特St. Vaost的海岸,我們也踏上了所餘而僅見的登陸平底渡船,回想去年炮火的交織,彈花的飛騰,壯士的喊殺,配合着被掀起的海嘯濤喧,是何等景況,至今日我在寂靜的黃昏,蒼涼憑弔,眞覺有如隔世。
黃昏吞蝕了大海,囘車時從燈光明處,遙知瑟堡在前面迎候。  誰說諾曼第宜於春夏?要知一片青綠,反不如綠色中夾一些枯葉寒林倒是天然逸趣。                            三十四年十二月七日,瑟堡。                    ──民國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南京「中央日報」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