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四齣名劇的三個時代—英國舞臺上的婦女問題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46/6/6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話劇; 王爾德; 蕭伯納; 莫恩; 麥克辣鏗; 英國; 男女關係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87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90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四齣名劇三個時代 ——英國舞台上的婦女問題 不很喜歡看電影,却頗喜歡看話劇,恐怕這是我一點偏見的嗜好罷。若是這是偏見的話,這 偏見是根據我的美學觀念而來的。戲劇本來是人生的重現(representation),電影更是重現的重現 (rerepresentation),自然我願意選擇第一種。況且戲劇的演員是正面的對着觀衆,他們或她們的一 言一動,發出來以後就不容收囘或改正的(電影的演員却可以改正無數遍)。他們或她們要把全部的 肉體和靈魂,同時獻給觀衆。 朋友們有些知道我的偏見,於是在陰霧罩着的倫敦晚上,又値我不開小組會議的時間,請我看過 四次話劇。倫敦的戲票是多麼難買呀! 一齙名劇上臺,戲票定到一雨個月以後。可以看到本文最後所 寫的一劇時,只有中國在英的寫劇家——熊式一先生——以他和後臺的關係,才能陪我去看。 讓我從王爾德(Oscar Wilde)的名劇「溫德美夫人的扇子」 (Lady Windermere's Fan)說
起。(這位溫德美夫人並無婆婆,可是在中國變爲少奶奶了)這個戲在倫敦有長久歷史的草市劇院 (Haymarket Theatre)復活,還是風行,我讀這劇本在二十七年以前,這次我一定要看,是爲了欣 賞劇中許多最聰明最俏皮的對話,劇情寫一位年靑美麗,不知世情艱險社會頑固的女子,爲了痛心丈 夫和另外一個女子有愛情,竟想和另外一個貴族私奔。她走了,恰巧這位貴族晚間尙未囘家;不意這 位被她痛心的女子,冒了自己名譽上的危險,情願犧牲將要成功的婚姻——她多年淪落後的惟一前途 ——把溫德美夫人勸囘,並且掩護她使她不受名譽上的損失。她那知道,事後也永不曾知道,這位女 子正是她的母親,這囘救了親生女兒,不重演她當年生命的悲劇。這齣戲所代表的是十九世紀末年, 也是維多利亞末期的英國社會和這社會裏的女子。王爾德自己雖然細行不檢,可是這齣戲充滿了淸敎 徒的道德意義。 第二齣戲換了一個時代了。他是蕭伯納(Bernard Shaw)的「人與超人」(Man and Superman ),在通常戲劇裏寫兩性的關係總是男子追求女子;可是蕭翁這齣戲裏却是女子追求男子。一個好寫 小册子最激烈議論的靑年譚納(John Tanner),不但要做革命家,而且要做超人。他以爲一被女子 的愛情所籠罩,超人就不超了,他心裏傾慕年靑美麗的白田安小姐(Ann Whitefield),雖然有「我 見猶憐」之感,可是時時覺得與他超人觀念不合,所以處處逃她,逃來逃去,逃到西班牙的格蘭拉大 (Granada)終致幾乎被擒。這種觀念和這種寫法,在二十世紀初年,誰不以爲蕭翁膽太大了,幾乎是 劇界的革命(如眞汽車上臺也在當年引起了大驚小怪)。可是到現在何足爲奇,因爲那是二十世紀初
期的社會。 「聖火」(The Sacred Flame)是我在倫敦看到的第三齣戲。他是莫恩(W . Somerset Maugham) 在第一次大戰後寫的,這齣戲的情節是一個空軍飛行員戰役歸來了,他的傷使他殘廢而且還要開刀, 有生命危險的開刀。他的夫人是很年輕漂亮的,心裏雖然愛她的丈夫,可是兩性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一夜,她的丈夫死了,醫生診斷是自然的死,只有一位女護士,這戲的主角,說他是被謀死的。她以 不受威脅利誘的精神證明晚上以六片安眠藥給他吃,而且證明他的太太和他的親弟弟結了不解之緣, 懷了幾個月的孕。這問題可嚴重了,但是這死者的母親含淚向這位護士承認,這安眠藥是她在晚間應 病人的要求給他吃的。她已知道嫂嫂和小叔之間的愛情關係,却不願意阻止,她很悱惻的說明少年女 子在靑春時期遇着這種環境的痛苦,勸這位嚴正的護士不爲己甚。這一段體貼人情的話,頗使我囘憶 到中國一部筆記小說,沈起鳳做的「諧鐸」裏「節母死時箴」一篇中,那位節母敍述自己的痛苦吿訴 後輩的一段話。像這樣一齣戲在二十五年以前,保守的英國社會裏「呑不下」(英文是can't swallow ,上海話是「吃不消。」) 這戲在第一次大戰後雖然演出,却不風行;可是在第二次大戰後重複上臺,天天滿座,可見英國 現在的社會裏有了這個問題,現在是第二次大戰的時代。 眞正在第二次大戰後寫成的一齣戲是麥克辣鏗(Esther McCracken)的「沒有勛章」(No Medals )。這是爲許多主持家庭,有功於戰,而不曾得到國家承認的女子說話的一齣戲。這齣戲的叫座力量
很大,可是看戲的有許多還是男人,寫劇者以一九四三年英國海邊的一個家庭爲背景,那位女主角戴 克爾夫人(Martha Dacre)丈夫死了,一個出嫁和一個未出嫁的女兒都已從軍。一個在海軍服務的女 婿,一個女兒的愛人——空軍少尉——兩個海軍軍官,一共六個人都在防守這一帶海岸,天天在她家 裏吃飯或是住宿。這位中年的主婦(由著名女演員康普登——Fay Compton——主演,她也中年了 ,熊式一先生說這戲是爲想請她演而寫的;她演劇的天才和技術,眞是値得讚美),左支右絀的爲他 們煮飯持家,招待他們,安慰他們。沒有肉了,爲他們排隊買魚;沒有魚了,又要設法找替的食品。 可是連她自己年輕的女兒,自己因爲穿了軍服,神氣得很,對她們母親的工作,常常表示輕視的態度 ,結果他們和她們都得了戰功的勛章,可是這位辛苦持家,爲這羣軍人服務的主婦,什麼也沒有得到 。她唯一的安慰,祇是得到了一位海軍軍官,她亡夫朋友的愛情!這是一齣寫英國戰時風光的戲,寫 得十分盡情,他雖然不曾提出嚴重的問題,却也寫出戰時婦女生活和她們好勞而不曾受注意的一面。 時代變了,問題變了,戲劇裏反映的男女關係也變了。從號稱保守較輕重的英國裏,豈祇看見世 界一角的囘光。 至於英國的舞臺,在我腦海裏,顯然與二十幾年前所遺留的影象不同,我不否認抗戰以來中國的 話劇進步,可是英國更要進步,在中國話劇中演員藝術的進步,又遠非劇本家所能趕上,沒有觀察深 刻的劇本,斷難使人觀微知著,囘想一時代的問題和生命的階段。三十五年詩人節的前夕。南京。 ——民國三十五年六月六日南京「中央日報」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