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希特勒演説後的國際動態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9/4/30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希特勒演說; 新民族周刊; 和平; 國際會議; 蘇聯; 波蘭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57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59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希特勒演説後的國際動態 希特勒演說了!全世界的人提心吊膽,豎起耳朶來聽一個人的講話,這是歷史上沒有的現象。希 特勒先生誠不愧爲一代人豪! 不才於九天以前,在「新民族」週刊上發表了 一篇文學作品,題目是「柏林、羅馬的長途電話」 ,推測希特勒這篇演說的要點,不料竟談言微中。 第一點、我想希特勒一定對和平不說否字,而說我是愛好和平的,果然他說自一九一八年以後, 發生的十四次戰爭中,德國從未參加過一次。奥國和捷克的滅亡,又何曾打過仗呢?這是希特勒先生 破天荒的記錄。這話祇有他說,旁人是及不到的。 第二點、我想希特勒定不願參加國際會議,因爲國際會議中他是少數。果然他說:「若謂國際問 題可以會議方式解決,則請擧歷來最大之會議爲證,國際聯盟二十年來從未解決一重要的問題,歷史 並非會議席上所能造成,實人類力量之所造成。」
第三點、我想希特勒說是若要和平,必須先爲我解決以下各問題:(一)但澤與波蘭走廊問題;(二)戰 前殖民地問題;(三)資源分配與經濟合作問題。果然他說出向波蘭要但澤,以鐵路經過波蘭走廊;向英 國要戰前殖民地;向各國要資源,尤其攻擊美國的經濟壁壘。 第四點、我想希特勒一定不和各國來作集體討價還價的要求,而單獨的向甲向乙索取東西,果然 他全篇演說的命意措詞,都是如此。他要安慰和拉攏小國,而集中力量攻擊英、美,所以連法國都除 外了!這個叫做分化。他這篇演說,不但有呑刀吐火的姿態,而且盡冷嘲熱諷的能事。他運用了許多 事實,可見有一大批人爲他預備,材料豐富,可佩!可佩! 他撕破了英、德海軍協定,是意中事。他對羅斯福總統的批評,也是意中事,祇是不想他措詞竟 如此之不客氣。據重慶所聽得的德文演說原文,他對於羅斯福總統還有許多攻擊個人的話,非常咬牙 切齒,但發表的正式演稿中已經删去。 不過還有兩件事,大家應當注意的。 一件是他沒有說的,就是他始終沒有駡蘇聯的話。他雖然駡了布爾雪維克主義,却沒有駡蘇聯。 這顯然是他要拆散正在進行中的英、蘇協定,同時要想減少敵人。 一件是他已經說的,就是他發表對波蘭談判的內容。這內容裏却表示希特勒和緩的態度,並且表 示他不一定要以武力經波蘭走廊而取但澤。他是要但澤的,祇是他想以一條鐵路截波蘭走廊爲兩段。 這當然要看波蘭權衡利害了。德、波協定的撕碎到現在已無足重輕,因爲希特勒開了一個後門在那裏
。到現在波蘭的態度,對於世界和戰局勢很關重要,同時希特勒也暗示英國,你若是要立刻打仗,你 就慫恿波蘭強硬而不就範。用這個方式取但澤,很是巧妙,因爲如此很可以拆散英國輿論的統一戰線。 從這篇演說發表以後,我看上吊的歐洲和平之神,還有苟延殘喘若干時期。其大致趨勢如下: 一、希特勒暫不動兵,也不妥協,把方才呑下去的東西消化一時期,慢慢再說; 二、德國雖然明白向英國要戰前殖民地,但是德國海軍力量還不及英國。英、德開戰,當然首先 是海軍戰。海軍力量不平衡,是打不起來的; 三、美國大大的下不去,但是決不會因此對希特勒有軍事制裁,這也是羅斯福做不到的事。美國 此後更積極幫助英、法,或予德國以相當的經濟制裁; 四、國際和平會議不成功(一方面希特勒不參加,一方面羅斯福不允許先有要挾條件再開會,所 以萬不能成功),國際間備戰的情形,更要白熱化。現在最感不安而要取積極行動的是英國。 以上是幾種可以想像到的趨勢。 或者我又可以談言微中。但是談言微中而不能解紛,這是文人的悲哀! ——民國二十八年四月三十日,重慶「時事新報」第二版。 按:本文曾輯入「外交與國際政治」,重慶獨立出版社印行,民國三十一年十一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