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德義日軍事同盟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9/2/20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德義日; 軍事同盟; 宣告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04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05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德義日軍事同盟 德、義、日改防共協定爲軍事同盟是意想之中的事。 卽無正式軍事同盟成立的宣告,我們也應當,並且早已把德、義、日三國當軍事同盟的國家看待 。果然此事漸漸的具體化了。二月一日倫敦新聞紀事報載: 「二月一日義輪『瓦德』號由滬駛出時,輪上有日本秘密使員三人,其任務爲轉達日方對於 本月杪在柏林召集會議之意義。按此項會議,將決定改三國反共協定爲三國軍事同盟。三密使計 爲參謀本部代表,海軍軍令部代表阿部少將及外務省代表伊藤。日本駐歐洲各國大使、公使亦將
出席此次會議。」 這一段紀載暴日外交秘使的消息,很値得注意。這一定是從國際秘密偵探方面得來的。至於德、 義、日、軍事同盟所以至今未成立的原因,新聞紀事報說得也很正確,就是: 「關於改反共協定爲軍事同盟事,其遲遲未能實現之原因,係日本主張該同盟應專對付蘇聯 ,而德、義二國則堅持該同盟亦須用對付英、法、美三國。傳上月日駐歐各國大使在巴黎會議時 ,卽贊成請求日政府接受德、義之意見,因此乃有此次之柏林會議云。」 這個矛盾是三國互相利用的必然性。難道這次暴日的秘使可以解決嗎? 縱然德、義、日軍事同盟成立,也決不是無條件的,無區域範圍的。 ——「新民族」第三卷第十二期,民國二十八年二月二十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