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希特勒演説中的動向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9/2/6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希特勒; 演說; 戰事; 談判; 義大利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96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97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希特勒演説中的動向 德國希特勒元首於一月三十日發表他慣於驚人的演說了。其實這次演說並不意外的驚人。 這篇重要的演說,是經過長期預備的,這可以一望而知。他的措詞雖然強硬,確也巧妙。 關於德國內政的部分,不必討論。併奧國,併蘇臺區,希特勒此時不向國民稱功,還待何時。 關於國際的部分,是大家一致注意的,因爲這演說中所表現的德國國策,實足以影響世界的和戰 。所以我們提出以下幾點來,供大家注意: 第一、是要求收復戰前德國殖民地。他明說要「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這個數目實在不小。 第二、願以談判方式收囘殖民地,不立卽訴於戰爭。如果談判不成,則惟有訴於戰爭。這是對於 英國最大的威脅。但是德國現在還未關外交之門。 第三、對於義大利地中海的「願望」表示實力援助。這是對於法國的大威脅。但是實力援助的範 圍,現在却成問題了。當時德國正式發表的英文譯文爲「一旦政治觀念不同之國家發生戰事,致今日 之義大利遭受打擊,則德國決援助義大利。」事後德國官方,又予以更正,說德文原文爲「一旦戰事 爆發,致義大利遭受攻擊,則德國決援助義大利。」按前者之說則德、義共同作戰的範圍廣,按後者
之說則德、義共同作戰的範圍較狹。德國外交部精通英文的人很多,豈有將元首演詞中最重要關鍵的 話譯錯之理?其中徘徊不定的情形,竟於不知不覺之中,露出馬脚來了! 第四、希特勒說:「至於德、波關係,已載互不侵犯協定中;德、匈關係,則基於悠久之友誼; 德國與南斯拉夫亦具有誠摯之關係。其對於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希臘、羅馬尼亞及土耳其之經濟關係 ,均係與日俱增。」因爲捷克的喪失,法國的小衞星國都倒向德國去了。法國撫今追昔,感想如何? 第五、希特勒否認對於美國有攻擊之意。這話是爲助美國孤立派張目,以阻撓羅斯福總統的政策 而發的。 , 第六、關於中國戰事問題,據路透社專電所拍的長文中,似乎未提到。對於日本的關係,也祇有 「德國與日本之關係,亦在決心防止全球赤化之威脅」一語。對於遠東問題希特勒取謹愼態度,大約 英、美、法三國對日通牒一事,他也曾顧慮到。 看此情形,歐洲之戰事,還有一些時候好拖。 ——「新民族」第三卷第十期,民國二十八年二月六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