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重大的敵軍損失數字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9/2/6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敵軍; 損失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93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94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重大的敵軍損失數字 兩軍正在作戰的時候,雙方損失的數目,月日有變動。精確的統計,從嚴格的科學來講,自然很 困難。 但是我方發表或未發表的敵軍損失數字,是比較保守的,就是說並不舖張。 據我方的官公書及可靠情報,可以略定敵軍實力與損失數字如下: 敵人此次動員計二百十五萬人,現在隊伍的戰鬥兵計九十二萬人,計編四十六個師;海軍動員有 七萬人;空軍動員爲二萬人;其餘所動員者分在兵工及其他有關戰時役務。 但是一年半以來在我境內作戰死傷爲七十萬零一千餘人。其餘因疾病危險而損失者不計其數。 敵國已受軍訓之壯丁爲一百九十九萬零七百人,連繼續補充者爲二百四十八萬四千人。現在所餘
可召集者僅三十八萬七千人,可編戰鬥兵十七個師。此十七個師日本將全部用以侵略中國乎?抑準備 留以對付蘇聯乎?是一個大問題。 敵人四十六個師中,計三十一師在中國長城以內,六師在東三省,二師在朝鮮,半師在臺灣,六 師半在本國境內警戒。 一個敵人沒有打下,還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在背後,日本陸軍捉襟見肘的情形,可以想見了。 敵人空軍損失,至二十六年八月至二十七年十一月計重轟炸機七十一架,輕轟炸機九十九架,偵 察機十四架,驅逐機八十六架,水上機二十六架,擊毀炸毀以致種類不明之飛機計三百四十四架,共 計六百四十二架。其消耗與失事之飛機,當在二千二百零二架。 海軍之損失,僅從二十七年七月二十日起至十二月十五日止,在沿江被我空軍及砲兵擊沉炸傷者 爲五百八十五艘。 敵軍官兵及軍械被我俘獲的,開仗以來,計俘虜四千五百十二人,戰車二百十九輛,大砲一百七 十二門,迫擊砲三百三十三門,機關槍二千零八十二挺,步槍約三萬八千枝。 而半年以來我燬敵汽車一千一百九十七輛,俘獲三十四輛,擊燬裝甲車十三輛,俘獲裝甲車四輛 ,俘獲戰車九輛。 這是怎樣一個大規模的戰爭!這是怎樣一個驚人的數目! ——「新民族」第三卷第十期,民國二十八年二月六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