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感謝國際文化界的同情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9/1/30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重慶教育文化機關; 捐募; 牛津大學; 石博鼎先生夫婦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90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91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感謝國際文化界的同情 我國自抗戰以來,各大學圖書儀器的損失,不可數計。而現在外滙如此之難得,添購極爲困難。 我國學術界的,尤其是大學靑年的知識糧秣之缺乏,實在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重慶敎育文化機關發起向外國學術界捐募,也是不得已的事。幸而同聲相應,國外竟有反響。對 於此事,最熱心而最可感激的爲英國牛津大學。 一月二十一日重慶大公報的消息,很値我們注意。所以我們特地轉錄下來: 「自全面抗戰開始以來,我國學術文化事業受敵人之摧殘至鉅,全國學術文化機關團體因感 於文化工作之不可一日中斷,已有損失之亟應補充,發起組織戰時圖書徵集委員會,成立以來, 對於向國外徵集圖書事宜,正在積極進行。最近該會得英國牛津大學函告,該校石博鼎先生向大 學當局建議,發起對我國各大學所急需圖書儀器之捐助,石氏夫婦願先捐二千英鎊,在英購置圖 書,寄送昆明西南聯大,並願繼續捐贈三千英鎊,如牛津大學其他人員亦能湊收同樣或較大數額
之現金或物品,關於圖書、儀器、現金,國外敎員各部份,牛津大學表示均願從事徵集供給,詳 細辦法請我國擬定通知。此項援助完全發於文化之同情,絕無任何政治、經濟、宗敎作用。將來 所贈各書內將附以牛津照片,並加註英文「在學術硏究之交誼下,牛津大學敬贈中國大學」曁中 文「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等語。聞戰時徵集圖書委員會於接到此函後,除立卽復函表示謝忱外, 已先就圖書部份請由昆明、重慶、成都、南鄭四個區域,各就其所最需要之圖書,開列名單,以 便彙轉牛津大學。按關於大學生之救濟,前已由國際學生服務社籌有款項寄華,至圖書儀器之捐 募運動,此次由牛大新學院院長費胥及石博鼎等氏之倡導,實爲發靱,各國可以繼起響應云。」 我們感謝牛津大學,尤其感激石博鼎先生夫婦。我們希望歐戰後美國哥崙比亞大學校長白特勒先 生提倡捐款,完全恢復比國魯藩大學圖書館的盛擧,能後見於今日! ——「新民族」第三卷第九期,民國二十八年一月三十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