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敵軍侵華的損失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9/1/16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侵華; 損失; 消耗; 自行崩潰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76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77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敵軍侵華的損失 我們說過,我們政府對於此次作戰的戰報,是採取愼重而保守的態度的。軍政部何應欽部長尤其 是謹愼而不常發言的人。他一月十日的軍事報吿,値得我們特別注意。現在把他說到敵人死亡損失的 一段錄下來,備作史料之選: 「敵人對我作戰,原期在三個月至多半年的時間,將我戰鬥力完全消滅。但現在已經一年半 了,不但不能將我國的戰力消滅,而其自身的損失,也大大超乎預料之外,已經使敵國人民乃至 軍人發生了懷疑和恐懼。敵人的精神上已經受到極大的打擊,同時敵人作戰軍費的消耗,據統計 每日需一千萬日元,卽是每月需三萬日元。又自開戰以來,敵軍兵員之傷亡已達七十萬人。敵空 軍之被擊毀有文件可査者六百四十九架。其因飛行失事損壞者,據各種情報,已達二千二百零二 架。敵空軍人員之被我俘虜及死亡逃走,有文件可査者,七百八十六人。據各種情報及敵機損失
數的推測之,當在一千九百名以上。海軍艦艇,被我擊沉及受傷者,五百八十餘艘。敵汽軍裝甲 車戰車被我撃毀及俘獲者,已達一千二百餘輛。其餘敵軍武器之損失,計火砲共三百四十二門, 迫擊砲擲彈筒共六百六十四門,輕重機關槍共四千一百六十八挺,步槍共約七萬二千五百九十二 枝。這樣鉅大的損耗,以日本的國力,現在已經感到困難,若戰事不能結束,終久必會自行崩 潰。」 ——「新民族」第三卷第七期,民國二十八年一月十六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