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宇垣為什麼下臺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10/16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宇垣; 下臺; 政策; 轉變; 守中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13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14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宇垣為什麼下臺 宇垣一成於嚴重關頭,辭敵國外相之職,國際間都很注意。注意的原因,不在宇垣個人的進退, 或敵國軍部的內鬨,乃在敵國對英、蘇外交的動向。 宇垣雖是軍人,但是他對於日本的外交動向,不無一種較遠的見解.,他的政策就是緩俄親英。因 爲他終究是軍部的人物,軍部讓他上臺,則他這種政策,不無貫徹的可能。前一向張鼓峯事件的和平 解決與英、日談判妥協空氣之濃厚,雖然不見得是宇垣個人有此力量,但是恰巧也是宇垣在外相職的 時候。 宇垣下臺是表示日本這種政策的轉變。這是普遍的觀察,也是很對的觀察。 但是宇垣在這時候下臺,還有一重內幕,一個近因。 當歐洲局面最緊張的時候,英大使克萊琪往訪宇垣,探詢日本的態度,宇垣很爽快的答應他日本 守中立。克萊琪以此報告張伯倫,張伯倫以此勸希特勒。於是德、意向日本跳起來了,於是日本乃逼 宇垣下臺,以表示這話是宇垣個人負責的。
宇垣雖然是持親英政策,我們想這話一定是眞話,斷不是他個人冒昧而發的。祇是他太直率了, 所以結果如此。 國際間那有丢開自己的利害,而以主義爲軸心的事? ——「新民族」第二卷第十四期,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十六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