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張伯倫勝利了希特勒更勝利了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10/9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張伯倫; 希特勒; 四強協定; 蘇臺區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04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05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張伯倫勝利了希特勒更勝利了 我們看歐洲大勢,始終斷定其不打,不是我們的預言會應,所應的只是國際事實經過客觀分析後 的結果。 果然歐洲不打了!豈偶然哉!豈偶然哉! 張伯倫勝利了!好久? 希特勒勝利了!眞的。 德國不願意打,英國更不願意打;各國誰都怕打。只是英國不願打的情緖太使德國看出來了,而 德國不願意打的情緖却不曾十分看透。 就以當時的情形而論罷!英國的國會,何至於聽到張伯倫宣布希特勒請他到慕尼黑會議的消息,
就全院歡欣到失了常態呢?堂堂大國,何至受寵若驚至此? 再看事後的情形罷!張伯倫從慕尼黑囘來,在國會中宣布四強協定的時候,又何至於英后涕淚交 流呢?伊利沙白王后陛下恐怕還是新做王后沒有經驗罷,若是當年的伊利沙白女王出席國會的時候, 恐怕不至於此。 祇是深沉的英國人,竟把應當掩飾的感情,在今日掩飾不住,這不僅使人好笑,乃是對於英國太 危險了。因爲使希特勒看穿以後,不但暗笑,而且以後還要大膽做文章! 希特勒可以說是如願以償。大家想像他進蘇臺區的神情,不宛如該撤囘羅馬,拿破崙進巴黎過凱 旋門嗎? 蘇臺區是德國在歐洲領土上的最後要求,聽說這是希特勒吿張伯倫的話。但是蘇臺區還正在瞻賞 希特勒的英姿,而但澤又有合倂問題發生。波蘭見機一點罷!早早把走廊奉獻德國。 我們不能不承認張伯倫的能力和他的堅韌性。祇可惜他的同僚海軍大臣古柏竟因此辭職。 ——「新民族」第二卷第十三期,民國二十七年十月九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