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日寇在華南新冒險與英國的關係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不詳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日寇; 英國; 華南; 欺悔蘇聯; 援助中國; 國際信義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89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92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日寇在華南新冒險與英國的關係 老實說,日寇自九一八以來,不敢在華南一帶有軍事行動的原因,主要的顧忌是英國。 現在她要冒險了。寇軍已進佔厦門,在閩海梅花集登陸之說雖然沒有證實,但是她的野心是不死 的。 她這種危險進兵的原因是: 第一、是要牽制我們江南兵力的運用; 第二、是認淸粤漢路是我們的生命線,要切斷我們的國際接濟。 她選定閩海登陸的原因是: 第一、覺得由浙贛路進兵困難; 第二、在廣州一帶作戰容易引起對英國的糾紛。 所以她想襲陳炯明攻廣東的故智,由漳汀海陸豐入粵,企圖在廣州以北切斷粤漢路,再取廣州。 不過在現階段她還是一種試探的行爲,試探英國的態度,先奪取一個據點,再相機而動。 她在什麼時候才大規模襲取華南呢? 我們認爲:第一、她要到北方戰場失敗以後,感覺得沒有辦法,非此不可的時候;第二、是在認 淸英國眞正沒有反應的時候。
現在英國的態度關係重要極了。英國的香港、九龍所以能够存在,並不是因爲香港有好的防禦工 事(事實不然),是因爲大陸上有一個國家,不會去打他的。若是日本得了廣州,就算她仍用在東北 的手段,建立潙組織,英國人也是受不了的。蘇聯爲什麼屈服於僞滿州國,不是她怕偽國,乃是她怕 日本,僞國爲什麼敢對蘇聯強硬,不是一般傀儡有力量,乃是依仗日本的力量。假如日本得了廣州, 或切斷粤漢路(因爲不必一定廣州,自粤漢路通車後,中國南方局勢一變,北至武昌,南至廣州,任 何一點被切斷,都足制香港的死命),香港縱不被日本馬上奪去 ,也一定成爲死島。英國在太平洋和 中國海的交通據點也就喪失了! 我們希望英國不要忘記,日本爲什麼現在敢如此欺侮蘇聯,大擧在東北、華北發動?乃是日本先 加以試探,知道打沉了松花江口俄國兵船蘇聯不動,侵佔蘇聯的漁島蘇聯也不動,所以她一直幹下去 了。英國認識這種試探行爲呢?若是認識了而仍蹈蘇聯的覆轍,那英國人祇有捲舖蓋退出香港、九龍 ,退到新嘉坡以西去!太平洋是沒有她立足之餘地的。 這不是危詞聳聽,日本是慣會抄老文章的。日本軍部之中,本有「北進」、「南進」兩派。陸軍 是主北進的,海軍是主南進的。這次戰爭,偏重北方,南進派頗爲鬱鬱,常有一顯身手的慾望。他們 內部不能不尊重兩方的意見,以求平衡。他們當時遲遲不發,是因爲顧忌英國。於是在上海試探一下 ,試探得英國沒有積極的動作,於是再南移一點,到了杭州,又南移一點,現在到了厦門了。此時英 國還沒有動靜,他們不南移到廣州、香港、九龍而何?難道日本還講客氣?
積極補救,時間還來得及。現在國聯行政院不是通過議案,重申前議催促各會員國單獨援助中國 嗎?起草這議案的是英法蘇聯與羅馬尼亞四國。此四國除羅馬尼亞因國力較小外,其餘三國都是中國 很好的朋友,而且是有實力可以幫助中國的。三國之中,尤以英國應當處於領導的地位。這個支票, 旣然由英國參加起草簽字,是不能不兌現的。在國際信義的立場上和自己利害的立場上綜合來講,更 是不能不兌現的。講到國際的信義,則豈有堂堂的大國,自己不積極履行自己起草的宣言,而要求他 國履行的道理。就本身或相互的利害上來講,則英國此時不加緊的和擴大的實際幫助中國,尙待何時 ?是的,這堂堂正正的事,英國一定不會不幹的。況且英國外相哈里法克斯爵士在日內瓦對中國首席 代表顧維鈞博士宣稱過:「中國政府倘依據行政院本日所通過之決議案,而提前項要求,英國政府決 當縝密加以考慮」。 我們也是懂得國際實際政治的人,我們決沒有奢望,我們祇是希望: 第一、英國充分給我們以經濟的協助,並且穩定我們的外滙,不要專從商業立場上看,而要從國 際政治立場上看。 第二、英國充分給我們以軍火上的接濟,英國雖然自己也在擴軍,但英國是高度工業化的國家, 稍事調度,這點餘力是很有的。 第三、對於日本在華南的新冒險擧動和對於切斷粵漢路任何點的企圖,應充分認識其試探性與嚴 重性,從速有堅決的表示。
關於前兩點,英國務必認淸對於中國抗戰力量的增加,無論用在那一個戰場上,都足以伸張國際 的正義而減少華南的威脅,也就是減少香港、九龍的威脅。關於最後一點,則英國應當認淸蘇聯確是 英國的前車之鑒。蘇聯還有大兵力(陸軍)在西伯利亞,尙且如此的吃虧受辱,何況英國連這點後盾 都沒有! 中國抗戰的決心是不成問題的。華南的軍事抵抗,是我們必定以最大的努力去執行的。現在我們 要的是物質的接濟。同時我們更希望英國趕快有堅決態度的表示! 中國有兩句古話,我們給英國朋友聽罷! 一句是:「遲則不及」。 一句是:「悔之已晚」。 按:原件未註年月,經査應在民國二十七年九月。本文曾輯入「外交與國際政治」,重慶獨立出版社印行,民國二十八年十一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