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感謝忠勇的將士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9/18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長江; 血戰; 毒氣; 浴血抗戰; 英勇殉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73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75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感謝忠勇的將士 長江兩岸的血戰,已經展開一箇多月了,最激烈的是最近兩星期。 敵人以十師團以上的兵力來攻,以整個第三艦隊來撲,以六百架飛機來輪流轟炸,還以爲未足, 更加之大量的非人道的烈性毒氣——我將士浴血抗戰的英勇,眞當得起驚天地而泣鬼神這句話而無愧 色。 最近我們雖然喪失了幾處地方,如馬廻嶺、馬頭鎭、西菰嶺,但是那一處不是以自己大量的血肉 ,換取敵人重大的犧牲? 前方戰事的激烈,我軍將士的英勇困苦,決非任何文學家的腦筋可以想像,筆墨可以形容。可泣
可歌的壯蹟太多了,我們不能備擧。現在姑把中央社十四日隘口街一電,轉錄下來,請有血氣的同胞 看看: 「西菰山三日來之偉壯戰役中,我軍以二千餘軍士之熱血頭顱,抵抗敵先後十六次陸海空及 化學兵器之聯合總攻,構成第三期抗戰以來未有之光榮史篇。當昨日敵軍以東菰嶺爲據點,向我 西菰山爲最後三次之攻擊時,口師長及口軍團長均在距火線僅一個半華里處督戰。一山官兵誓以 一死以殉陣地。敵自拂曉起至深夜止,總攻三次。上下午連以飛機與擲彈筒放毒氣彈兩次,計五 百餘發,陸海軍砲彈不下七千發。我所有工事毀壞無遺,官兵惟以敵彈裂之石坑爲臨時掩體,阻 敵前進。陳團長率領林建中、林晉輝兩營長堅守最後陣地。敵兩聯隊步兵計五千餘衆,三路攻擊 ,相繼挫退。敵我屍體塡滿東菰嶺間之山壑中。我兩林營長以下全體官兵悉數殉難。最後一連長 以彈盡援絕,所守機搶陣地已無彈可發,乃喝左右僅有之三守兵急劇散開,彼則先以一手溜彈炸 燬該機槍,繼以二彈擊于己之頭頂以殉二五一五號高地。其悲壯慘烈,實足動天地而泣鬼神。最 後高級當局卒以西菰山不守不過爲戰略起見,故在戰術上則高出該山之東菰嶺鷄籠山旣已淪陷, 決無固守理由,且我軍戰略目的已達,斃敵在三千以上,敵打通德星公路幻想業已粉粹無餘,始 令陳團於今晨轉進,要我中華巨魂,經此一役亦將與匡廬煙霧塔影湖光永垂弗朽矣。」 我們想大家讀了以後,祇有興奮感激到流淚,流淚以後再咬緊牙根地奮起。 這種英勇殉國的精神,不但江南如此,江北也是如此。根據十三日中央社商城來電,謂我軍在霍
山以西之右門口及富金山與敵人第十三師團主力作戰,「戰況最爲激烈,敵以飛機多架,山砲四十餘 門,掩護其步兵冒險進擾,我守軍在槍林彈雨之下,沉着應付,雖有壯烈犧牲,但卒將來犯之敵,擊 斃四千以上,並在俘敵日記中,知敵二十六旅團長已被我軍於四日擊斃」。(按據我們調查確實的, 敵軍旅團長已斃二人,一在此路,一在馬廻嶺附近。 ) 按時事新報十四日上海專電:「據外人調査最近旬日中敵在長江南岸死亡約八千,傷二萬。 西北岸死約四千五百,傷一萬五千。此外患痢疾者共約六千餘。」 這旬日五萬敵軍傷亡的代價,是誰的血肉換得來的嗎?是不負責任,空言抗戰的人換得來的嗎? 是我們在後方的人換得來的嗎? 我們在後方的應當慚愧了——應當奮起了——關於傷兵的醫藥,戰士的棉衣,難民的救濟,災民 的撫養等,都是極小的事,大家如果良心在胸口,能够不努力嗎? ——「新民族」第二卷第十期,民國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