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一面強硬一面壓迫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9/11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歐洲合戰; 英國; 太晤士報; 捷克問題; 希特勒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71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72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一面強硬一面壓迫 歐洲和戰的重心,繫於英國。英國此次對於德國的態度,有相當強硬,固然很好;但是對於捷克 政府使其退讓的壓迫,也未免太甚了。 八月六日捷京路透電說捷克政府大讓步,對蘇臺黨的八項要求,幾全承認。八日捷京路透電「捷 克副總統勒齊納頃發表談話,謂「捷克政府之所以提出新方案,純因國外之壓力,出乎吾人意料之外 ,且使吾人感覺異常悲痛所致。」這話悲痛極了。這句雙關的話當然不祇是指德國,因爲德國的壓力 是意中的。這句話之中,有無窮難言之隱! 可以旁證英國對捷克的壓迫的一件事,就是七日倫敦太晤士報及標準晚報的論文。這兩報的論文 ,居然主張捷克的「蘇臺德區域可由德國加以兼併,以爲釜底抽薪之計。」兩報之中,尤以太晤士報 是不應當隨便說話的,大家都知道他是英國政府的喉舌。後來捷克政府抗議,英國官方乃於八日發表 聲明,謂「該報昨日論著,不能代表英政府之意見。」話雖這樣說,但是誰不猜疑到:這種重要報紙 的重要論文,難道不是代表英國政府的一種蓄意,或是有替英國政府做試探工作的嫌疑嗎? 我們希望英國不要圖謀片刻的和平,犠牲正義,壓迫弱小的國家過度了。這種擧動,是要使英國 的朋友,尤其是他在遠東的朋友寒心的! 這次捷克問題,有一件事可以使我們注意的,就是墨索尼亞始終沉默,不願開口。他大槪是沉機
觀變,不願意跟他的伙伴亂跑。 希特勒在紐倫堡國社黨大會的演說,至今還沒有披露,大槪也是對於捷克問題,有所期待罷! 至於法國則已完成東部邊境的戰時佈置,召集一部分後備兵,並命令現役軍人銷假。這幾件事實 ,是使希特勒四顧周章的重要原因。 ——「新民族」第二卷第九期,民國二十七年九月十一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