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歐洲和戰與捷克問題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9/4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德國; 經濟; 英國; 強硬; 捷克; 歐洲大局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68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70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歐洲和戰與捷克問題
歐洲的局勢,緊張極了。但是根據最近的現勢來觀察,還不到大戰爆發時期。這有兩箇大原因: 一、德國的經濟狀況不能戰,想從虛聲恫嚇中取利; 二、英國態度有強硬而顯明的表示。 德國武力雖有很大的進展,但是經濟的力量,還沒有恢復。在現希特勒的擴軍,是竭澤而漁的結 果。一旦開戰;德國並沒有速戰速決的把握,於是經濟的持久力,更成希特勒考慮中的重要問題。 英國的外交,呑聲忍氣多時了。這次却非常強硬,並且非常明顯的表示這強硬態度。這是近數年 來沒有的事。增強北海的海軍,是實際的示威。西門的演說,繼之以各要人的演說。聽說張伯倫還有 信給希特勒,說是捷克蘇臺黨的態度,是德國要負責的。本來漢倫祇是希特勒的傀儡,不問漢倫而問 希特勒,是擒賊擒王的辦法。英國內閣經過緊張的會議以後,授權與張伯倫與哈里法克斯全權處理。 張伯倫却又釣魚去了,出發時兩輛汽車,第一輛坐張伯倫並帶着釣魚竿子,第二輛載着行李。這是故 意的示整以暇,謝安石圍棋却敵的風度,不料張老先生學到了。 法國不表示態度,祇是說我們有條約在,用不着表示。這是不表示態度嗎?這是不表示的最嚴重 表示。這是表示的新方式。 至於捷克政府呢? 一面對蘇臺黨再度讓步,以得英、法、蘇及世界的同情,一面表示不惜出於一 戰。捷克的軍備很新,全力雖不及德國,但是他的抵抗,可以給法、蘇、英三國以動員的時間。捷克 總統貝勒斯是開國元勳之一,是很厲害的人,他是不可輕視的。
德國這次看見大局如此,除了執政者眞是神經失常,不然現在一定設法下臺。但是癥結未除,歐 洲大局還是不能解決。 ——「新民族」第二卷第八期,民國二十七年九月四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