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從戰略上觀察武漢的穩定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8/14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戰略; 軍事地形; 保衛武漢; 穩定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55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57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從戰略上觀察武漢的穩定
從戰略上,尤其是從軍事地理上,來觀察武漢的情勢,無疑義的是已趨穩定。 現在敵軍在長江的軍事活動,祇限於一條江水,和沿岸的兩條窄線。我們則卽以江南論,從荻港 起到九江湖口,離江二、三十里,甚至於一、二里的地方,都有我軍。敵人的陣勢,像是一字長蛇一 樣,隨時都可以受截擊。而且作戰的佈置,必須有重要和廣大的軍事根據地,方能作大規模攻擊的運 動。若是他要從江北進攻武漢,至少要拏到蘄水、麻城、羅田爲據點,方可西南趨武漢,西北斷由信 陽到武漢的後路,但是這路南係湖沼,在黃梅卽被水阻。北係大別山與大伏山山地,進兵很感困難。 若是他要從江南進攻,他一定要先拏到南昌。有人以爲他拏到德安,就可以就瑞昌、陽新西北趨武漢 ,微論這段幕阜山地和湖沼都是障礙,卽以戰略論,也很危險。南昌距德安不過一百餘華里,中間不 僅梗修水,祇要我們有大兵在南昌一帶,他是有後顧之憂,不便充分冒險的。況我軍主力,可以南北 進退,敵人縱然拏了武漢,除了供其再作一度虛嬌的誇張以外,沒有什麼他們夢想的「色當戰略」上 的意義。 這是從戰略和軍事地形上來看,敵人不能急趨進攻武漢的困難。 現在敵軍北岸阻於黃梅,南岸大敗於沙河,果然他們進攻武漢的心理,一部分已經搖動了。據最 近情報,敵人國內的刊物,已經有人在公開討論敵軍是否進攻武漢之必要的這箇問題。並有一種主張 ,以爲若是用大力攻下武漢,而不能久守,如晉南形勢一樣,何如不攻?敵人攻武漢的企圖,在心理 上已經失敗了。我們還得堅守才是! 保衞武漢是我政府與最高統帥部一貫的政策。這次文機關的撤退,是合乎軍事計畫的行動,是要
把武漢變成軍事的堡壘。但是不久香港和他處還有奸人造謠,說是政府要放棄武漢,因某某部分反對 ,因而中止。這謠言的無稽,有現在鐵的事實可以證明。當沙河、黃梅血戰方殷之際,造這謠言的人 一定是漢奸! ——「新民族」第二卷第五期,民國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