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大戰鄱陽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7/31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鄱陽湖; 九江失陷; 交通線; 圍殲敵人; 阻礙; 大捷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46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47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大 戰 鄱 陽
自從朱元璋和陳友諒那次大戰以後,鄱陽湖上恐怕沒有掀起現在這樣兇惡的波濤。 我們的九江失陷了,這當然是我們痛心的事,但是這也是馬當失陷以後應有的文章,不足驚異。 因爲九江是無險可守的。敵人在攻陷馬當以後一個月方攻陷九江,(馬當是六月二十六日晚上失陷的 ,剛剛一個月。)一方面是表示敵人調集大兵的困難,一方面是我們陸軍抗戰犧牲的英勇,和空軍猛 烈轟炸的成效。長江本來號稱「天塹」,現在竟變成我們的「天害」,這是敵人有新式海軍的緣故。 敵人的軍事活動範圍,靠着交通線,長江當然是最好的交通線,比公路好多了。但是他們靠着佔 領長江沿岸的狹長一條,在軍事上是冒險的,進到南昌附近就困難了。南潯鐵路在三個月前我們已經 折卸了,馬廻嶺黃老門一帶,恐怕要成爲保衞南昌前衞戰的重要戰場。此外涂家埠的鐵橋,也是個重 要的阻礙。 我們要圍殲敵人於南昌一帶是很可能的事。因爲敵人愈深入,交通愈不便。現在除了靠我們的英 勇將士努力殲敵以外,最好要設法阻礙敵人後方的交通,以減少他們的接濟。阻礙後方的交通最有效 的方法,現在還是空軍,在這點上我們希望國際間給我們更大的援助。 本刊將上版時的消息是長江北岸,我軍大捷。太湖一役,敵軍遺屍就是兩千餘具,傷後運囘的還 不知多少。九江對岸小池口克復。彭澤湖口梅蘭口克復。空軍於二十九日炸傷敵艦七艘。在沿江岸尙 且有此大捷,敵人深入的困難和命運可知了! ——「新民族」第二卷第三期,民國二十七年七月三十一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