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如何歡迎嘉賓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6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歡迎嘉賓; 抗戰精神; 國難時間; 歡迎的正道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28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29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如何歡迎嘉賓 自從抗戰軍興以來,許多國際間的友人,同情我們,來中國訪問調査,這是我們十分感激,竭誠 歡迎的。 我們希望他們把中國抗戰的眞象,倭寇橫暴的情形,得到充分的認識,向世界作盡情的暴露! 患難的朋友,是眞正的朋友! 我們歡迎的誠意,是不可掩飾的。祇是我們歡迎的方式,却有斟酌之餘地。 我記得歐戰的時候,我有一次被當年北京美國公使芮恩施先生約去吃飯。飯極簡單,一個葷,盤 子裏都是山薯一類的素菜,也沒有酒,祇是一杯沙漏水。當時北京物質並不缺乏,美國雖然在打仗, 還是頂有錢的國家,但是芮恩施博士對我們這班客人解釋道:「我們的同胞,我們的將士,正在前線 打仗,所以我外交宴會也節略一點,於心才安。」我們聽了這話,肅然起敬;不但不怪主人的簡慢, 而對於主人的態度和行爲,深深感動!至今不忘! 我們國際的朋友,正源源而來,是不會斷的。這次武漢的招待,已極盡其致,天天的宴會不够, 還有跳舞會,音樂會,學生則拋棄功課,而列隊歡迎;甚至於有軍事責任的部長,當此軍事緊急,日 理萬幾尙且時間不够的期內,也丢開軍情,來主持這些宴會。我們實在覺得過度一點。我們的朋友, 也要覺得不安。
因爲我們的朋友,到中國各地來,是要看看我們抗戰精神的,是要看看我們如何在艱苦奮鬥中做 工作的。他們不是來赴宴會的,也不願意看我們因爲他們之來而消費物質,放棄工作,荒廢時間的。 他們認識物質、工作,與時間是我們抗戰的要素! 不然的話,他們不但不安,而且覺得很奇怪,覺得我們太不緊張,對不起前方的將士 ;而且還要 懷疑到我們或者因爲他們之來,自己借此偸懶和消遣! 若是我們一面使他們知道我們是竭誠歡迎的,一面使他們認識我們處於非常國難時間,是樸素簡 單,加緊工作,愛惜時間,不敢自暇自逸的,那他們對於我們一定格外敬重,覺得我們抗戰的前途格 外有希望! 這才是對於我們國際的朋友歡迎的正道。二十七年六月間在武漢報紙發表。 按:本文曾輯入「黑雲暴雨到明霞」,重慶商務印書館出版,民國三十二年七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