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進而談中原戰況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6/13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放棄; 軍事地理; 邏輯; 主力; 全局的打算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13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14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進而波中原戰況 大家不要因爲開封失了着急,從開封到鄭州一帶失了也不要失望,這不是我們不尊重國土,其實 這祇是軍事地理上的邏輯。 從徐州到鄭州的地形是一片黃土層的平原。不要說山沒有,連南北向的水也沒有。在這片無險可 守的大平原上,敵人四種優勢的兵力,坦克車、大砲、飛機、騎兵,都可充分的發揮。我們在此地和 他們拚,眞是儍子! 難道我們守開封城嗎?感情上他是我們宋朝的都城。但是開封城外的黃河底,就比城牆高,守開 封有水淹七軍的危險。 軍隊的運用講有效,講能把主力發揮在最能見效的地方,千定不可爲感情所蔽。這次徐州在夾攻 的地形上雖然是遲早要放棄的,但是放棄較快的原因,是因爲魯南和徐州附近的重兵,太重視他們力 爭來的片段地方(感情上却是難怪)!而某主將又不肯聽某戰略家的話(聽說如此);不然還可以打 得好些,退得更好些。大公報的通信和社評,不是常常暗示這件事嗎?
以後不可再踏此覆轍了。全局的打算要緊! 大家要問我們究竟認爲什麼地方是運用我們主力最好的地方呢? 事關軍事秘密,我們不知道,最高統帥部自有布置。大家一看丁文江、翁文灝、曾世英三先生合 編的大本中華民國新地圖中的地文詳圖,便可「思過半矣」。若是再看更有詳細「等高線」的地圖, 自可更爲明瞭。 還有,據我們的淺見,合肥一帶的得失,比開封、鄭州一帶更重要。 ——「新民族」第一卷第十六期,民國二十七年六月十三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