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希特勒報聘羅馬以後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5/15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希特勒; 報聘; 墨索里尼; 軍事合作; 君子協定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92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94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希特勒報聘羅馬以後 因爲英意妥協成立,英法軍事同盟確立,於是德國元首希特勒不能不急忙報聘羅馬,與墨索里尼 把臂一談。經過盛大的歡迎歡送,希特勒於五月十日囘到德國了。 這次的報聘,自有重大的目的和作用存在:第一、以前希特勒挾意以制英,此次英意妥協,希 特勒怕意大利倒到英國懷裏去,急忙要去拉一把;第二、德法世仇,現在英法軍事同盟確定,德國 感受威脅,極力希望與意大利成立軍事同盟,以示抵制;第三、德國倂呑奥國以後,意大利感覺不 安,深怕北境有威脅,所以墨索里尼於德國倂奥以後,宣稱其餘與意無關。相關切的是白勒內關隘 ( Breneh Pass),大家不要忘記,在歐戰時候,奥國由此路進兵侵入意大利,於一九一七年十月竟大 敗意軍於Caparetto,俘虜二十萬人,奪炮二千尊,爲歷史上意大利空前的慘敗。這點疑慮,是希特 勒急於要去消釋的;第四、希特勒放棄西進政策卽萊茵河政策不願與法國再爭亞爾薩斯、羅崙兩州,
而改取南進政策,卽多瑠河政策(Danube Policy),以略取東南歐,自不免與意大利衝突有急於調整 之必要。 經希特勒與墨索里尼幾天的周旋,相談的問題一定很多,內容當然也無從詳細知道。據各國通信 機關,尤其是法國哈瓦斯社傳出的,有以下數點: 第一、德意繼績合作,以反對第三國際。這是空話,不過表示維持防共協定的面子; 第二、德國方面對於收囘舊有殖民地所提要求,義國當全力贊助之。這點是德國的希望,在意國 則爲惠而不費之擧,落得答應; 第三、意國縱不明白承認德國有權過問多瑙事件,究已默認之,質言之,卽意國在中歐之勢力範 圍,當以猶哥斯拉夫、希臘、與阿爾巴尼亞三國爲限,而以匈牙利爲德國勢力範圍,意國對日耳曼少 數民族問題,並不出而干渉。這點不能算是一個眞正的了解,更說不上協定,且看將來實際上的利害 如何。我們更不可忘記,意大利不干渉德國吸收捷克的少數日耳曼民族容易,同時意大利在戰後北部 所獲的新領土,如Trentino等處的境內也有不少的日耳曼民族呀!希特勒究竟如何?墨索里尼又將 如何? 第四、德意兩國均得根據德意軸心,而與他國任便成立協定。例如英意兩國業已成立協定,此層 希特勒已表示贊同,墨索尼里亦已允不再加入國聯。這是當然的,無論那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都有任 便和另一國家締結條約之自由,何況英意協定是已成的事實。意國退出國聯也是已成的事實。至多不
過德意兩國間有一種默契,兩國中無論何國,與第三國成立協定時不以其中一方爲對象罷了。 第五、德意成立軍事合作辦法,並由雙方參謀部進行談話,其性質當與英法兩國所進行之談話相 同。但當合作至何項程度,則未確定。這點當然是對英法軍事同盟的一種姿勢。英法談話的性質,德 意又如何知道呢?又聞希特勒提出的軍事同盟一節,已遭墨索里尼拒絕。我們想德意新邊界問題的重 要,如白勒內關隘問題卽其中之最重要者,恐怕在墨索里尼眼中還過於軍事同盟。 就大體來觀,此次墨索里尼的態度,比希特勒穩重得多。報紙上曾屢載墨索里尼勸希特勒不要 輕啓戰爭,也是可信的。兩人在現在都有相互挾以自重的情形。但是墨索里尼必竟調皮得多。意大 利對英的關係,他是目前是不會放棄的。希特勒此行當然不會沒有收獲,小過他動身赴羅馬前的理 想是一定沒有完全達到的。兩國軍事同盟,看去一定沒有成爲事實。他們此時成立的「君子協定」 (Gentleman's Agreement),不過是一個應付現象合作的方式(Modus Viandi)。 墨索里尼去一趟柏林,囘來得了 一個英意協定;希特勒去一趟羅馬,主要的收獲還不過重敍舊情 。設在英意協定以前,希特勒已赴羅馬,其收穫恐不只此。 希特勒去遲了! ——「新民族」第一卷第十二期,民國二十七年五月十五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