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艾登辭職與英國外交動向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03/05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41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44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艾登辭職與英國外交動向 英國艾登外相辭職,是近來國際間一件大事。這件事不是關於個人的進退。而是關於英國外交政 策的變動!
爲了阿比西尼亞地中海和西班牙諸問題,英年有爲的艾登,曾在外交壇坫上做過積極不斷的奮鬥 ,是意大利報紙上攻擊的目標,意大利人並且有紙紮艾登投在火裏焚燒的幼稚行動。所以英國要向意 大利妥洽,非把主辦外交的艾登換了,無從談起。 但是這還不是意大利單獨的問題,因爲英國要向意大利妥洽,非承認意大利倂呑阿比西尼亞的合 法不可。這可以暴露國際間正義淪亡了。強國和大國更要横暴,拚命去造成已成的事實;弱國和小國 更要寒心,更要無所保證——連道德的保證都沒有了,這是何等悽慘的事!這是英國外交轉變的第一 個惡果。 國聯的機構更要脆弱,是英國外交轉變後第二惡果。國聯的臺柱就是英、法兩國;張伯倫首相在 英國國會辯論的時候,公然說要靠國聯機構的力量,維持集體的安全,是一種自欺。這話更是不幸的 很!這話雖然是事實,但是竟出自英國首相的口裏,更何異國聯的喪鐘。集體安全的信念旣破,世界 合縱連横的事實更要加強。小國更要覺得無依無靠,而趨附於大國。世界戰爭的壁壘,此後更要高築 。至於對於中國的利害呢?中國當然痛惜這種正義淪喪和平機構破碎的局面。至於就實際的利害來說 ,現在還看不十分出來,要看英國繼績的怎麼做法。 從有利的方面看,如果英國和緩意大利以後,把地中海安全問題解決,使其海軍無西顧之憂,中 途之梗,能多多分兵遠東,再對日本取嚴重態度,這不是對於中國無利的。就是和緩德國,使其不拉 蘇聯的後腿,對中國也有好處。
從有害的方面看,則英國此擧更使日、意、德的強暴集團氣燄囂張,法、美、蘇更遲疑顧慮,乃 至於散漫,則日本的侵略我們的行爲,更要加緊。若是英國進而又承認已成的事實對日本成立默契那 更糟了。(我們不要忘記,英國保守黨中,有一小部分親日分子,就是當年主張英、日同盟的。不過 看目前情形,英國如不決心全部退出遠東,則這種結果,大約還不至於會有。) 英、意果能妥洽嗎?意大利苛刻的條件,英國能够接受嗎?德、意、日三國的勾結是不是不能拆 開的嗎?國際外交的幕還未完全揭開,所以這副國際利害的天平還不能秤準。英國現在很怕打仗,英 國的歷史告訴我們,她是以「混過去」 (「Madding through」)出名的。但是英國的歷史更吿訴我 們,她是老謀深算的國家;自從十八世紀以後,她可以說是沒有打過敗仗。她不看準了不打,但是一 動手打以後,她便咬緊牙根,非打勝不可。我們對於目前英國外交轉變的現象,不可樂觀,也不可悲 觀。「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囘分解」。 說到國聯的加弱,我們眞有無限的惋惜。我們不要以爲國聯無力,現在全體國聯會員國不承認東 四省日寇導演的僞國,止是遵守國聯決議案的結果。若是由英國首先破壞國聯決議,承認意大利倂呑 阿比西尼亞;於是各國從而效之承認東北僞組織,這筆賬是中國人要記在英國身上的!是我們不會忘 記的! 至於艾登外相這次因政見不合而去職,在國會詳細敍述,不稍推詞託故,眞是進退光明,有大政 治家的風度。我們除了惋惜以外,更對艾登致鄭重的敬意。
——「新民族」第一卷第二期,民國二十七年三月五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