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政治與經濟學説間的幾種關係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不詳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23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28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政治與經濟學説間的幾種關係("Some Relations betwee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rory" ) 著者:柯爾(G. D. H. Cole) 柯爾(G. D. H. Cole)自從一九二〇年發表著名的社會學說("Social Theory")以後,恐怕要算 最近這部政治與經濟學說間的幾種關係("Some Relations betwee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eory") 最精闢了,雖然他在這段期間發表著作不少應用的如"The Intelligent Man's Review of Europe
Today," "A Guide to Modern politis" (均與夫人合著)一 類,專門的如"Self-Government in Industry", "Studies in World Economics"一類。 這是一部篇幅不多的書,但是像這樣篇幅不多的書祇可稱爲薄書,不能稱爲小書。 這是柯爾一九三三年在牛津大學的一套學術演講,一九三四年出版的;其中兩行的詩,一 處較不常用的拉丁文,和三處希臘文的引證,正是適合於牛津大學的口味。但是除此以外,別無學究 談經的氣息。不但沒有,而且文章深入淺出,鋒利絕倫。 這書的主要意思,是證明政治和經濟學說,絕對不可分離,分離不但失眞,而且流弊多端。 他討論了五派的學說,每派都給以簡明的敍述,再加上自己的批評,夾敍夾議,令人不生厭倦。他 開始就說明,往往一派的學說,可以有兩面的解釋,兩面的應用,而產生兩種不同的影響。如人權學 說可解釋作擁護私產之用,也可解釋爲一切基本的人權作反對私產之用。功利主義可作爲放任主義自 由競爭的出發點,也可作爲因謀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所以國家必須干涉的理論的出發點。他又說法 西斯蒂主義是不帶辯證法的黑格兒,馬克思主義是不帶黑格兒的辯證法,——.這是何等透闢的隽語! 講到絕對主義(Absolutism),他從康德的論理學說和盧騷的自然社會說起。當然他反對康德的 先天必定之說,同時他也批評盧騷的自然社會,總意志(General Will)和總意志所產生的主權論。 除非人類與整個發展的政治機體毫不相關,才有自然社會存在。總意志旣非各個意志的總和所以是無 法表現,無法運用的。主權是隨着各種實際的要求和勢力消漲變遷的,那能成爲絕對。他對於盧騷爲
給革命理論基礎而成立此項學說的動機及其影響,却是予以充分的承認。 黑格兒在政治學說方面的貢獻,在於唤起歷史的進化觀念和動的觀念。但是他的進化是在他的絕 對觀念(Absolute Idea)系統以內的進化。他認爲國家是這項絕對觀念的發現,所以國家也是絕對的 ,最完整的。國內雖有階級的區分,但是這祇是職務的,也就是機能的區分,而不是不相容的對抗勢 力的區分,如馬克思所說的階級一樣。所以各階級能在同一國家之內,共同爲求國家的完善而努力。 近代法西斯蒂主義的組合國家(Corporative State)思想,大部由此脫胎。而經濟的安排,也就附屬 在政治的安排之下。若是法西斯蒂主義取黑格兒主義的普遍性的話,馬克思主義則取其個別性,於是 辯證法中正反之說,遂成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的骨幹了。 功利主義是英國的產物,以英國的學者來討論,自然更是當行。著者述邊沁的學說,和約翰彌兒 的修正,以及功利主義和古典派的經濟學家不同的地方,非常恰當。福利自然要顧全最大多數的,但 是快樂不祇是量的而且是質的。功利主義並不和古典派經濟學家一樣,認自私主義爲個人行動之出發 點;他是注重個人快樂必須在大家的快樂當中方能實現的。固然在十八世紀普選運動還未成功的時候 ,不免有人認爲國家祇是壓迫個人之工具,所以國家的干涉,愈少愈好;但是到現在全民可以實施選 擧的時候,功利主義却大大的影響了英國費賓社會主義(Fabianism);當日的功利觀念,到如今已變 成社會功利(Social Utility)觀念。費賓社會主義異於黑格兒主義,因爲他不過於注重抽象的國家; 異於馬克思主義,因爲他不認國家祇是爲階級所佔領而不應存在的。他要把國家民治化,由大家運用
着去求大家的福利,當然經濟的福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 沒有社會主義者對於馬克思沒有相當的尊重和同情,著者自然不是例外。馬克思最大的貢獻,就 在提出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不可分性。在馬克思是要以經濟來統制政治的。不從經濟平衡着手,政 治不但難得平衡,而且基礎不能穩固,這是不可否認的眞理。各派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不同的地方 ,祇是手段問題和注重經濟力量的程度問題罷了。著者對於馬克思的貢獻,在於糾正時下共產主義者 對馬克思唯物史觀極端偏窄的解釋。他認爲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祇是一種當時的唯實主義(Realism), 對黑格兒的唯心主義而發的。當然他不和黑格兒一樣,認爲心先於物,但是他又何曾主張機械的唯物 主義?他祇是認爲人類的思想制度,應客觀的環境變遷而變遷,尤其應社會的經濟基礎變遷而變遷。 若是像這樣解釋,自然通達得多。著者以爲馬克思爲成立他階級鬥爭的學說,成立一套很固定狹義的 唯物公式,是錯誤的。用馬克思唯物史觀去解釋歐洲黑暗時期到十九世紀一段的特殊歷史則可通,若 用以解釋世界一切的歷史則不可通。並且用以解釋歐洲近代一段不曾中斷的文化則容易,用以解釋世 界上許多中斷或中斷後重新起頭的文化則不容易。還有用以解釋一個不受外族影響而自行演化的文化 則尙可能,用以解釋受外族征服和影響的文化則不可能。所以遇着解釋歐洲古代各國的歷史,和羅馬 帝國的滅亡,唯物史觀的階級鬥爭論就不適用了 .,何況用以解釋近代人類學和考古學上發現的種種初 民和古代文化?著者也覺得經濟的因素,在各種文化各個民族的盛衰歷史上都是有的,但是不能用作 唯一的解釋,更不能用階級鬥爭的學說來解釋。就是歐洲的經濟狀況,在馬克思以後又有許多新理的
發現,非馬克思所能逆料的呢?著者是大體承認廣義的唯物史觀,而否認階級鬥爭的。 近代更有政治科學派自別於政治哲學派,以爲不必談政治理論去求國家問題的解決,祇須求得行 政的改進以後,就有辦法。這派自然對於行政的效能問題,非常注意。但是他們不求政治的目的,而 專論方法,——因爲他們假定目的問題已經解決——那也就不必多所討論了。 在近代的國家裏,任何政治的方面都含有經濟的方面,經濟的方面都含有政治的方面,二者不可 分離的。凡事我們得從整個社會的觀點來看。所以任何帶社會重要性的判斷,必定要綜合社會的各方 面去形成。這不祇是政治的和經濟的,就是心理的,情感的力量,也不可忽視。社會更是變動的,但 是各種推動社會力量所影響的,乃是社會的全部,而不祇是社會的某一特殊方面。社會國家的進化, 各有各的條件,各有各的時代,各有各的環境,斷不可以武斷,絕對的方式拘束一切。近代計劃的政 治,當然要與社會化的經濟打成一片;至於如何運用才不至於拘泥,那就要看運用者批評的眼光和辨 別的能力如何? 最近英國新工黨——開除麥克唐納黨籍以後的工黨——裏面的急進知識份子,擬了一本政綱,由 Stafford Cripp 主編名叫"Problems of a Socialist Government",其中 "Socialist Control of Industry" 一篇是著者寫的。大槪他對於基爾特社會主義已不獨樹一幟了。可是他的多元主義,是把 持得很堅定的。這種多元論是合於科學的主張,是分析理論和事實的結果。 這本薄書要言不繁,把繁複的材料,用簡單的詞句把握得住,很不容易。十五年前美國學者
Charles A. Beard寫了 一本薄書,叫做"Economic Basis of Politics"得到一時的盛譽,至今還在傳 誦。柯爾這本書在理論方面的價値,斷不在Beard敎授那本之下。羅家倫。二十四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