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輿論的建設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20/04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80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83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輿論的建設 我有位朋友從山西囘來說起那位善造格言的「督軍聖人」造了 一條格言道:「人民有三可怕:上 帝、法律、輿論。」我聽了不禁撲嗤的一笑。不久囘心想想,倒也覺得不差,上帝、法律暫且抛開不 講,至於現在的輿論,却眞是人民可怕的東西呵! 袁世凱買了一羣「光棍書生」鼓吹帝制,說是代表輿論;安福部請了一羣「魚行夥計」辦機關報 ,也說是代表輿論。然則輿論究竟是什麼東西呢?這點若不認淸楚,輿論的本身就是絕大的危險。 輿論祇是代表一部分人的私見嗎?當然不是,否則「御用報」、「訟報」也得稱爲輿論。然則輿 論就是代表多數的意見嗎?却也不是,若是輿論祇以大多數爲轉移,那就成爲一種羣衆心理的表現。 多數不見得就是對的,而以感情衝動之時爲尤甚。我們相信易卜生主義的人,尤當知道社會的進化, 當尊重少數的思想。然則輿論豈是一族或一羣的全部心理動作嗎?那也不見得,因爲輿論苟爲一羣或 一族的觀念所限制,那就有種種習慣、風俗、成見,存乎其間。須知輿論是動的、活的,而習慣、風 俗、成見是靜的、死的,萬萬不能以風俗、習慣、成見,夾入而爲輿論。然則輿論究竟是什麼東西? 據L. F. Ward, J. W. Jenks, A. L. Lowell, A. J. Todd幾位學者的意思歸納攏來(此處不能 詳說),眞正的輿論有四個要素: 一、眞正的輿論當爲一種「科學的假定」。凡是發表什麼意見,都要有科學的根據,實驗的態度
,私見固且不能容;武斷的思想,感情的衝動,也是不能加入的。 二、他是一種精當足法的「平民的討論」。健康的輿論,不見得是多數的意見,我上面曾經說過 ,多數不見得就是對的;而社會的進化,尤賴少數的思想。羣衆心理,對於適當的問題萬難有適當的 解決.,至於適當的解決,尤靠冷靜的判斷。白芝浩 Bagehot的意見眞好。「輿論主持的政府就是討 論主持的政府。」 三、他是一種「討論的結果」。屛棄感情意氣而得的精密討論,纔是眞正的輿論。如Senor Huerta侮辱了美國的國旗,而美國人就主持懲辦Huerta,對墨西哥宣戰。這種主張,Toed就認爲 不成熟的輿論。眞正的輿論,當硏究出方法來,如何可以使墨西哥恢復秩序,不致於再有暴亂發生。 四、他雖是一種思想,但是要根據於公共的事情,而負有「公共的責任」。所以旣不能爲一面着 想,又不是漠不相關,隔岸觀火的議論。 總觀起來,眞正的輿論固不是少數的私見,也不是羣衆的心理,乃是少數的思想,有科學的根據 ,經過公開精密的討論,由討論得着的結果,仍然是爲了多數的幸福,所以當負有公共的責任;明白 了輿論的性質,那他的職務也就容易明白了。他的職務不外兩重:一是社會的保持Social Control ; 一是社會的改造Social Readjustment。社會上已有的好東西固應當由輿論起來保持,不使失墮;但 是專保持也是沒有用的,必須想法子去革新。進步的社會,是心理常常變遷的社會,以已有的遺傳品 去謀生活的適應,是不成的,欲求不斷的生活,當常謀新的適應,所以輿論的態度,當重批評;而輿
論的本身,在能適應輿論之所以勝於法律者,就因爲法律是固定的,而輿論是能變的。故法律有時而 窮;而輿論無微不至。輿論苟欲長期不失其效用,自當常爲社會的「動的成分」。 輿論的職務雖然如此,但是要實行達到,却有困難。困難之點凡三:(一)要求討論,必先事實 ;而所得的事實,往往難於眞確;(二)討論的人,又難得了解各方面的狀況,有各方面的見解,如 亞里士多德、貴推、孔德一流的人,終究是很少的;(三)人民平均的知識太低,如向平均在初等小 學一年級程度的國民談重要複雜的問題,恐怕不但不能使他們了解,而且發生他的阻礙。 以上雖有許多的困難,然而總要謀補救的方法。苟知輿論的性質、職務及其所遇的困難,則欲謀 眞正建設輿論的方法,也並不難明瞭的。大約不外兩種: 一、報紙的公開——我們旣知道輿論不是少數人的私見,又不是羣衆的心理,而是科學的假定, 由討論而得的,所以一切報紙必須公開。不但不能受政府或社會的干渉,而且不能爲私人所獨佔,爲 黨派作機關。有什麼事實或意見,都須從各方面淸淸白白的寫下來,供大家的發揮。如此則少數的思 想有所表現,而羣衆的心理有所採擇;科學的根據,也就日益精密了!若是有私人或黨派的報紙不肯 如此,社會儘可加以制裁。 二、大學的努力——各國的眞正的輿論,都是以大學爲重心的。杜威先生說:「大學是造成輿論 和指導輿論的總機關。」在歐美各國不但一切社會問題的解決法出自大學,卽政府裏的重要問題,如 税則交通等等,無一不以大學的意見爲轉移。因爲大學的地位,一方面能容少數思想的發展,一方面
又能得多數心理的信仰,大學本身所代表的是智慧的信仰,是眞理的信仰;所以他養成專門人材還是 小事,而其最重要的還在他的精神、他的方法,能養成人類求眞的習慣,獨立的判斷。而現在文化式 的和自由式的大學,更應當知道這個世界是正在創造的,我們都是進化程序中的經紀人。社會是正在 演變的,我們應當把他從好變成更好。大學敎育的程序,也應當同這種進化和變遷相適應。 我最後還要借西洋一位學者的話作結論道:——「輿論苟欲名副其實,爲民治政體中的正當原動 力,必定眞正是公的。而民治的政府,正建設於這種輿論的上面。因爲他眞正是公的,所以多數也不 足以當輿論,而輿論也無須全體一致。但祇要這種意見,雖出於多數,而少數加入的時候,却是由於 他們自己觀念改變樂於從事而來的,並非由外界威力逼迫而來的。那纔是眞正的公。必定要使少數對 於多數的服從,都是出於自己本心願意的,那纔是完備的民治!」 ——「新潮」第二卷第三號,民國九年四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