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是青年自殺還是社會殺青年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19/12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66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69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是青年自殺還是社會殺青年 我昨天吃晚飯的時候,有位朋友跑來告訴我說:「林德揚君於本口上午在三貝子花園投水自殺了 !」我聽了愕然許久。這是社會上極重要的現象,我們那能不硏究呢?今爲硏究便利起見,請略擧林 君未死前,臨死時,和已死後的事實公諸國人——至於他的身世,我也不暇詳說。 一、林君是一個熱心國事的人,是北大本科三年級的學生。五月初養病西山——他有肺病,—— 聽到五四運動發生了,他就立刻下山,抱了病來辦事。 二、當時他在國貨維持股辦事,而每天還送一篇白話文字到新聞股來。每談國事,憤慨泣下。 三、他以爲救國空言無補,而認定基本計畫在實業,於是籌資辦第一國貨店於東安市場,招股時 歷了多少困難,他有一位同鄕京官答應了幾千股而事後變更,於是他可受了無限剌激。他自己拿了七 百餘元出來,國貨店賴以開張。 四、臨死前他囑朋友好好維持國貨店,不要念他,他此後將不問世事,語多悲觀。
五、臨死時將長衫脫下,從容赴池。 六、於死後同學在他住所搜出他致母親及兄弟信三封囑身後家事,又賬單一紙,將他欠他人的錢 詳細開出,一毫不苟;都是前一晚辦的。 照以上的情形看起來,林君的自殺,不是無意義的,是可以斷言了!有人說他祇是因病想免除痛 苦而死,我以爲是不盡然的。世上患肺病的人很多,何以就只林君自殺呢?觀他平素的行爲,大家難 道還不能了解嗎?唉!處於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使優秀的靑年迫而自殺。我書至此,不禁淚下。 林君的死是因爲奮鬥困倦,不滿足於現狀,乃不可掩之事實,但是他國也有奮鬥困倦,而尙不滿 足於現狀的靑年學生,何以不因此自殺呢?(外國靑年學生自殺者,多因愛情或試驗落第問題。)我 於這點,發現三種原因: 第一、中國靑年社會沒有美術的生活。我們一天到夜的奮鬥同機械一樣,總是這樣轉動,實在令 人厭煩。所以我有時候於百忙之中,常發生厭世的觀念多少時候變不過來。這都是感情與意志不能調 節的緣故。而調節意志與感情,惟賴美術的生活。 第二、中國靑年沒有社交的生活,更沒有男女社交的生活,所以生活更覺得乾燥無味。人生有許 多事,家族至親不能轉移,而被朋友幾句話感動過來的;有許多事在家裏或學校裏拋不開,而在社交 場中一刻兒就忘記了的。至於社交之中,尤以女子對於男子的感化力爲最大。我有一個朋友現在法國 ,從前厭世自殺,被家裏的父母發現幾次,都不休,後來被他的朋友幾句話就勸轉過來。我更有一個
朋友現在美國的也想自殺,我們勸過多少次都無效,後來一位女朋友,祇勸他一番話,他就死心塌地 的改變了。這都是我親見的事實。若是林君有這樣的際遇,或者不致演出這樣的慘變來。 第三、中國靑年現在的自殺,是人生觀改變時候的消極反響。我想中國人很多,何以必待靑年有 志的林君來自殺呢?林君處世已久,患病亦已久,何必待「五四」以後來自殺呢?這個問題,實在很 可硏究。我以爲「五四」以後,我們靑年的人生觀上發生一種大大的覺悟。就是把以前的偶像,一律 打破,事事發生一種懷疑的心理。在中國這樣的社會裏自然東望也不是,西望也不是,奮的人生觀旣 然打破了,新的人生觀還沒有確立。學問又可沒有適當的人來作指導,於是消極的就流於自殺。這正 是人生觀將改未改的「廻旋時代」裏不可免除的現象。我敢斷定說,將來自殺的,正不止林君一人! 前天晚上杜威先生對蔣夢麟先生談話之間,皆謂「中國思想改變的時候,必演成靑年自殺的現象。」 杜威夫人當時在旁邊說笑話道:「我不自殺。若是我自殺,必須先用手鎗打死兩個該死的人起。」( 按這雖是笑話,也可以流露西洋人的人生觀。)那知道第二天早上就發現林君自殺的事實。在學理上 看起來,我們豈可以「事之偶然」而不注意嗎? 我並不是反對厭世自殺的人,更不認自殺爲不道德。我常以爲中國自殺之風稀少(匹夫匹婦自經 於溝壑者不計),正是中國人心氣薄弱的一種表現。我在新潮第一卷第四號「出世」一文裏說:「我 們這班靑年,第一應當奮鬥,積極去改革現狀,化這可厭的世爲不可厭的世;若是奮鬥得精疲力盡, 智絕謀窮,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動作了,而於此世仍無一絲一毫的補助,然後自殺。(凡有不曾奮鬥
,或奮鬥而不到最後一步而自殺的,還是懦夫。)像這樣的自殺,眞是世間最有榮譽的事,惟有最高 尙的人格,方纔可以辦到。所以我更說:「世界上沒有自殺決心的人,什麼事都辦不好。」所以我又 嘗說,曾國藩以後成功,未始不由於以前幾次投江的自殺決心。不過我以林君當盛年有造的時候,已 經奮鬥了許久——以林君的志行,我固然不忍以「懦夫」二字加諸他的身上,但是實在不到「精疲力 盡,智絕謀窮,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動作,而於此世仍無一絲一毫的補助」的地位——而且奮鬥已經 有了成績,遽爾自殺,實在不値得,肺病非不治之症,世界亦無不救之望,以林君的熱心毅力,將來 的成就正未可知,遽爾自殺,不特可悲得很,亦且可惜得很呢! 咳!林君的自殺,原來不是自己殺自己,乃是社會殺了他。社會一時不能徹底的改革,恐怕熱心 的靑年將要一個一個的自殺乾淨呵!社會早麻木不仁了,敎育家呀!請你們打開眼睛看看。民國八年 十一月十七日。 ——「新潮」第二卷第I 一號,民國八年十一 一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