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杜威博士的「學校與社會」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19/10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評論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9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5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杜威博士的「學校與社會」 John Dewey: The School and Society (Revised Edition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llinois, U. S. A.) 杜威博士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敎育家,「學校與社會」又是杜威博士很重要的書,所以我不能不 盡一點介紹的責任。 讀者要懂得這本書的價値,請先想一想中國現在學校的狀況。中國辦學校雖然多年,請問現在中 國社會所得到學校的利益有多少?現在中國第一個危險,不是學校的畢業生愈多,而社會愈不見進步 ,不但社會不見進步,而且一班不稂不莠的畢業生,在社會上一點不能盡力,而且有害社會上經濟生
活的安寧嗎?我們試平心靜氣想一想,一班小學畢業生出來沒有用固不必說,就是中學生畢業以後, 不上不下,能够做什麼?——固然是社會不要他們做什麼,然而他們自己那裏有去做的能力?至於大 學或高等學校的學生,知識雖然完備一點,然而畢業以後,不是改行,就是變節。請問這樣的學校辦 得有什麼用處?這實在是一個大難題。要解答這種問題,請言杜威博士的學說。 杜威博士對於學校的基本觀念,就是要使「學校的生活建設在社會的基礎上」(參觀一四頁), 換句話說,就是要使「學校就是社會,敎育就是生活。」然後可以「從學校裏得到眞正適應社會的人 材,以創造進化的社會。」從前學校不良的效果,都是舊敎育的罪過.,舊敎育實在有幾種根本觀念錯 誤的地方: 一、不以兒童爲完全的人; 二、不以兒童爲有本能可以自動。 因爲他不以兒童爲完全的人,所以他把兒童全個的生活,分做幾部分;全個的敎育,也分做幾部 分。必須幾部分全體經過以後,才能算是人。譬如樹一樣,他將一株樹勉強鋸做幾段,然後將幾段一 齊拼攏來,才可以算是一株樹。所以現在學校最可悲的弱點,就是專門想預備兒童將來社會的生活, 而忘記了兒童現在就有社會的生活(參觀一二頁)。他却不知道小樹雖小,也是一株完全有生活的樹 ;善種樹的人乃是將一株完全的樹培養好來的,決不是分開一段枝,一段葉可以培養好的。「兒童的 生活,也是一種繼續不斷的生長。Continuing Growth」無論在那級敎育裏,他們都是一個完全的人
,都有完全的社會生活。所以無論他們何時離開學校,也是一個完全的人,也能適應完全的社會的生 活。先有了當兒童是人的觀念,然後有兒童的本能自動敎育可言。舊敎育不以兒童爲人,所以他當然 不以兒童爲有本能,爲能自動。他祇以兒童是靜的,收受的同一個空球一樣,敎的人想裝什麼進去, 就裝什麼進去;又同一塊白蠟一樣,敎的人想把他捏成什麼樣子,就成什麼樣子(參觀杜威博士現代 敎育之趨勢一篇)。這樣的敎育,那能造成自由發展的個人,以創造永久進化的社會;新敎育能推翻 這樣的觀念,以爲兒童是有本能的,活動的,不僅能受而是能發的,所以造就出來的人材,自然是有 人格的,有生氣的,能創造的了。 這樣新舊敎育學說的變遷,不但根據社會的現狀,並且根據於狠深的心理學。新舊敎育學說不同 的地方,正是新舊心理學不同的地方。新舊心理學對於這個問題最不同的,共有三點。 一、舊的心理學以爲人的心理,純粹是個人的事,與外界沒有關係的,祇是世上孤單的一件東西 ;而新的心理學則承認個人的心理,不過是社會生活一部分的機能,自己不能單獨發展,常受社會不 斷的剌激和滋養。(九一頁至九二頁) 二、舊的心理學不過是一種學問理解的心理學Psychology of knowledge and intellect,所講 的是官感Sensation,所不講的是動作Movement ;而新的心理學則知道理解官感種種,從前以爲是 心理學的最高的用處,現在不過是知識應用時候一部分的機能,有時祇可用以指導活動的方向,而非 有其他的能力。心理學的責任——特別敎育上應用的心理學——是要去求種種人生的眞理Truths of
Life。(九三至九四頁,並參觀哲姆士的心理學大綱) 三、舊的心理學以爲個人的心理,是注定的,一成不易的;而新的心理學知道心理不過是一種進 行的「程序」Process,是一種會生長的東西Growing affair,能够在不同的時代,作不同的變遷, 表現不同的能力和興趣。這頗足以說明「生活的連續」Continuity of 。生活是連續不斷的,所不 同的地方,不過是職務和需求的不同。(九四至九五頁) 有這種新心理學發生,所以有這種敎育學的發生。也可以見得近代心理學——大都從實驗得來的 ——進步的迅速,勢力的偉大了。據心理學硏究兒童本能質素,更有興趣;大約分爲四種: (一)社交的本能 Social Instinet; (二)創作的本能 Instinct of Making; (三)考察的本能 Instinct of Investigation; (四)藝術的本能 Art Instinct。 有這四種本能,於是有四種興趣:第一、談話交通的興趣;第二、製造物件的興趣.,第三、好盤 問好尋找的興趣.,第四、好修飾好表現的興趣。有這四種的本能,生這四種的興趣,但是我們有什麼 敎育可以敎育可以發展他們,滿足他們呢?杜威博士硏究的結果,試驗的結果,就是提倡活動,兒童 旣然是能動的、能發的,所以決不能專用書本敎育。敎育的方法,是要順到他活動的天性,隨時隨地 灌輸他各種有興趣而能適應社會生活的知識。「學校不是爲兒童讀書的地方,是爲兒童實地生活的地
方。」眞正的知識,不是僅由書裏得來的。讀書成了書箱,對於社會還是沒有用處。要實行這種新敎 育,最好提倡兒童的工作敎育,使兒童有隨時活動的機會;敎育家就利用這個機會給他相當合用的知 識,自然有良好美滿的效果。「這種的工作,並不是以出品在經濟上的價値爲目的,乃是要因此發展 社會的力量;完全放棄狹義的實利問題,而人類精神上的可能性開多少條路,使學校成文藝、科學、 歷史聯合的中心,作社會實際的活動。」(一六頁)這是杜威博士對於兒童工作的眞意義,斷非商務 印書館派的職業敎育家所可假借的。至於兒童工作的價値,還可分開來大致說一說: 一、可以順從兒童的本能:兒童的本能旣然是動的,所以兒童最痛苦的刑罰,就是不動;現在利 用他活動的本能,使他做活動的工作——如紡織、木工種種——自然他覺到興趣百倍。不但一方面他 可以自己知道社會生活的情形;並且敎的人可以因時制宜,一方面敎他得到許多眞正的學問。這樣得 來的學問,才是眞能受用的學問。 二、可以使兒童得到眞正精密的科學知識:精密的科學知識,是要從實地考察試驗種種手續裏得 來的;且必須如此得來,方爲眞實,方能精密。譬如當兒童紡織的時候,趁他問的機會,敎他輪機轉 動種種物理上力學的道理,趁他煮飯加鹽的時候,敎他化學上結晶的道理,自然比較眞實。他當時有 三翻四次的考察,知道多了的時候,還有相當的歸納,自然思想漸趨精密了。 三、可以養成兒童進化的觀念凡:是兒童的動作,多與初民時代相髡髴的。敎的人應當幫助他一 步一步去改良,使他們的動作合於進化的觀念。而且當兒童有那種工作,或是使那種物件的時候,敎
的人就可以告訴他種種進化的階級,養成他改進的心理。這種方法,關於歷史的敎授尤爲重要,因爲 歷史就是人類生活進化的總帳;眞正敎授歷史的方法,不是要兒童強記人名、地名、年代,乃是要兒 童自己去經驗一番歷史。 四、可以使兒童常與自然界接觸:人生在自然界中,當然應該知道自然環境的價値,才可以用謀 相當的適應。而且自然界是無盡的寶藏,有許多眞理要待我們去捜尋由來。捉蝦蟆,摸蛤蜊,可以生 出達爾文的進化論;大雨放風箏,可以使佛蘭克林發明電學。若是兒童常常工作,常常活動,當然會 同自然界一天親密一天。 五、可以養成兒童創造的能力:人類進化,全仗創造,是一定不移的道理。但是這種創造的能力 ,最好在兒童的時候,就當養成;而工作是養成創造能力的最好方法。這種的例是擧不勝擧的了。 六、可以使兒童做事有一定的計畫:工作大都有一定計畫的,譬如使兒童做泥爐,他一定先有一 個爐身幾高,爐門幾寬,腰爐幾大的計畫;敎的人却不必先爲他立定,讓他自己去實行.,實行到不合 的時候,才設法使他自己發現缺點;然後指導他一步一步的去改良,以完成他的計畫。這種觀念養成 之後,對於兒童一生辦事,是狠有利益的。 七、可以發展兒童互助的天性:工作有時候不是一人可以做成,而必須數人同時做成的。再譬如 幾個兒童做泥爐的時候,這個和泥,那個取水,不但他們做的時候有興趣,並且可以發展他們互助的 天性,養成他們共同的工作,共同生活的習慣。
八、可以免得功課有牽強的劃分:兒童旣然是一個完全的人,是一種繼續不斷的生長,所以他們 無論何時,當然有一種完全能適合他生活的知識。將人生生活的知識牽強分做幾段,當然是不對的; 而所生的結果,就同現在中國的學校一樣,養成一班不完不備不稂不莠的人。要免除這種弊病,祇有 敎育裏採用工作方法了。 以上所擧的幾條,不可隨便擧出,以明工作敎育的利益;其餘也不勝列數。但是有一點極當注意 的事,就是這種工作的敎育,不是關於狹義唯物或狹義實利主義的事。乃是關於人類智慧的事,心理 學對於職業的重要觀念,乃是經驗的知識方面和實際方面得一平衡。照這樣辦法,纔可以適應社會的 生活,纔可以適應進化的社會生活。(參觀一三一頁及一五七頁) 以上所說不過是杜威博士對於學校和社會的大槪觀念。其餘還有一章專講福爾倍Froebel的初等 敎育學說的,提綱挈領有「以簡馭繁」的好處。還有論「歷史在初等敎育上之目的」等篇,都是極有 精采的,我也不暇多說了。現在原書我已譯了三分之一,兩月後大約可以印出來,盡我一點介紹的責 任。但是我總希望通西文的人,早看原文纔是。八年八月十五日。 —「新潮」第二卷第一號,民國八年十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