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革命文獻」第四十輯前言 日本侵華有關史料——中日事件與國際聯盟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67/8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25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26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革命文獻」第四十輯前言(日本侵華有關史料——中日事件與國際聯盟) 本輯是繼第三十九輯為有關國聯調查與討論中日糾紛經過之史料。所錄的文件是從國聯調查團到 達日本和中國進行調查,而至調查團報告書的發表;以及國聯十九國特別委員會根據報告書對中日糾 紛之處理。從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國聯調查團開始進行調查,到一九三三年六月七日國聯特別大 會顧問委員會通過關於不承認「滿州國」之辦法,其間經過約一年五個月。在這一過程的文件中,我 們大致可以看出中日及國聯方面對於糾紛處理的經過和態度。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的發表,在當時曾引起各方不同的反應意見與批評。這一報告書和各方的反應 與批評。我們都摘要的予以發表。
國聯特別大會顧問委員會通過不承認「滿州國」之辦法,算是國聯處理中日糾紛的結束 。 此對 侵略者的處理方式,雖不免過於消極,但如果我們回溯到過去列強「協謀中國」的行為,已是一大進 步。 外交的成敗,不下於軍事的勝負;正義更可以戰勝武力。日本之退出國聯,無異宣佈其理窮詞屈 。而中國不以國聯之輭弱無力,始終尊重之者,固不僅以救本身武力之不足,實亦維護國際正義與合 作的僅有途徑。因此第二次中日之戰,與第一次甲午戰爭的情勢,便有顯著的差別。這不能不是中國 決策方面處理國際問題的遠見。 本輯和第三十九輯有關國聯討論中日糾紛經過之始料,當然不夠完備。最低限度我們已收集了中 日和國聯三方面的資料,足以反應這一問題的真象。編者。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民國五十六年八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