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中國近代畫史」前言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66/10/31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23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25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中國近代畫史」前言 在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東方大帝國,西方國家不知道中國的底細,把中國看作是一個老虎,只 希望中國平等相待,就很滿足。事實上,這時候的中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都停留在中古的 階段,比起運用機械,具備近代文明的西方各國,已經落後很遠。但是中國人自己不知道,外國人也 不知道。直到鴉片戰爭爆發,外國人乃眼光一變,認定中國原來是紙老虎。西方人於是不必畏懼,而 各國的艦隻也隨著源源而來。 滿清皇室只圖個人享受,王公大臣不懂外交,也不懂得怎樣求革新,被迫和列強訂了很多不平等 條約。於是中國越來越窮,越來越弱,人民的日子,自然也越來越不好過。雖然有一部份人,如曾國 藩、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想吸收西方的科學和技術,從事有限度的改革,但是效果不大。後 來清帝光緒聽了康有為、梁啟超一班人也為維新運動進言,想有所改革,卻又因為舊勢力的阻撓而失 敗。 國父孫中山先生知道,救中國唯一的辦法,是推翻滿清專制的政體,建立民主共和國。他開始奔 走海內外,號召同志,組織革命團體,策劃革命。十次起義,十次失敗。但是他不屈不撓,繼續奮鬥 ,革命軍卒能在武昌起義,得到全國響應。四千年來的專制被推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是後殘餘的舊勢力,沒有肅清,造成軍閥割據的局面。國父又因辛勞過度,得病去世。遂賴今總
統蔣公,繼承國父遺志,領導國民革命,東征北伐,終於完成中國的統一。 正當全國軍民在蔣主席的領導下,從事各項建設,走向民主憲政的時候,共匪又在俄帝的主使下 作亂。同時,對中國一向有侵略野心的日本,也不斷找中國的麻煩。政府抱定「安內攘外」的政策, 一面加強國防建設,一面積極剿匪,對日本則儘量忍讓。多數人不了解政府的苦心,日本卻感覺到中 國在走向強盛 , 再不動手 , 就不再有機會。於是發生了「七七事變」,燃起了中國全面抗戰的聖 火。 在蔣主席的領導下,全國軍民艱苦奮鬥,抗戰八年,終於打敗強敵。我們的國際地位,也立刻提 高,一躍而為世界四強之一。尤其使全國人民興奮的是,烈強紛紛廢除了以前和我們所訂的不平等條 約,只要我們能團結,就將成為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國家。 不幸,在帝俄的支持下,共匪擴大叛亂,僅費了幾年破壞的功夫,就把整個大陸淪入鐵幕。總統 早就看到這悲劇沒法避免,預先命陳誠先生來臺部署。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三十九年總統乃復 行視事。全國軍民在他的領導下,埋頭建設,使臺灣不但成為反共復國的堅強基地,也成了自由世界 的反共前哨。 這部中國近代史,是中華民族求生存的奮鬥史,也可以說是一篇血淚交織而成的史詩。有關這一 方面的記錄已經很多,但是完全用圖畫表現的很少,用照片介紹的更少,這因為在鴉片戰爭時,攝影 術還沒有發明。因此本書中這一時期所採用的都是畫片,而不是照片。不過,這些畫片多數是根據實
況畫的,它的歷史價值,遠超過藝術價值。它的真確性,值得我們信賴。本書中的照片搜集固然很難 ,畫片搜集也不易。 這是第一部完全用照片、畫片介紹中國近代史的畫集,全部採用照片、畫片約五百多幅。限於環 境和時間,遺漏了一定也很多,希望熱心的讀者,提供更多更有價值的照片,使這本書在再版的時候 ,能夠更充實,使我們的近代史,更能活生生的映現在萬千讀者之前。羅家倫。中華民國五十五年十 月三十一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印行,民國五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