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革命文獻」第三十九輯前言 日本侵華有關史料——中日事件與國際聯盟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66/3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21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22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革命文獻」第三十九輯前言(日本侵華有關史料——中日事件與國際聯盟) 本輯與第四十輯,均為有關國聯討論中日糾紛經過之史料。其時間起迄,則自日本發動九一八事 變後第三日(九月二十一日)。中國出席國聯代表施肇基迫不得已,遂將我方代表團所提報日方種種 不法之情形,正式提交國聯。至民國二十二年六月七日,國聯特別大會顧問委員會通過關於不承認偽 「滿州國」辦法止(註一),歷時凡二十二閱月。爰編者在蒐輯此項史料以前,原不虞有材料之間隔發 生,以及其有關史事牽涉範圍之廣泛,及其影響當代政治之既深且鉅。何況事過三十餘年,各國政府 秘藏史料及私人記錄,復相繼問世,以致對國聯處理事變經過及責任問題,更屬眾議紛紜,莫衷一是
,益足以加深對事件本身公平判斷之不明。 溯自事變既起,中國當局原望「國聯」能發揮其應有之權力,根據事實,判定日本挑釁之責任及 其接受國際法庭之裁判,經由堂堂組織之國聯,以受譴責而退兵。於是外交當局亦不免躊躇滿志,未 肯作堅決之主張。孰知事與願違,國聯行政院前後決議案凡四次,始終以容忍態度,勤令日本方面撤 兵,以合理方法解決中日雙方懸案,恢復遠東和平。而日方初則與國聯虛與尾蛇,拖延時間,陰圖佈 置,竟藉以造成既成事實。凡在此期間,不斷演成各種事端,步步為製造偽「滿州國」而鋪路。國聯 迫不得已,始有李頓調查團之組織,逕赴東北,搜集情報,作為解決事變之參考。而中國方面亦於二 十一年二月十二日致函國聯秘書長德留蒙,申請將中日爭議移交大會,乃結束國聯行政院處理階段。 今事過境遷,在當時或不免有對國聯處理事件能力過於軟弱者。庶不知此次事變初起,國際局勢 動蕩萬分,莫不對日本有利。各國自顧不暇,豈有餘力制裁強隣。況當時國聯行政院常任理事諸國之 態度,又一惟英國之馬首是瞻,加以當時英方困於歐洲經濟風潮,其不欲對日本有所行動,其理至屬 明顯。此所謂:「自顧不暇,希暇治禮義哉!」,全球沸騰,政治當局何以談國策而修廉恥。編者。 註一:有關國聯特別大會顧問委員會不承認偽「滿州國」辦法全文,見本文獻第四十輯。然當今政論及政學專家亦不免尚有此種觀 點。主張國聯處理中日紛爭,應至民國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國聯特別大會通過對於中日爭議之決議案可暫時告一結束者 。其實中日事件原自日本派兵強佔東三省而起,事件之擴大,又溯自日本正式成立偽「滿州國」,其種種演變在在與東省問 題有關。又可以從國聯通過一致不承認偽「滿州國」辦法,尚可見其獨立性,而不為強權所惑也,益足使讀者了解此事件之 根源及前後一貫性。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民國五十五年三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