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革命文獻」第三十八輯前言 日本侵華有關史料——長城戰役與塘沽協定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65/12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20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21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革命文獻」第三十八輯前言(日本侵華有關史料長城戰役與塘沽協定) 從九一八事變到松滬事變,再從松滬事變演進到偽「滿州國」之成立,以迄日本國內之「五、一 五」兵變,由這一連串之事實,我們不乏脈絡可循。此際日本陸軍,非但已插足於其國內政治舞臺, 且進而左右其國策;然此輩從而支配陸軍之關鍵人員,卻並不在軍部本身,而在一批冒險急進之關東 軍少壯軍人之手中。彼等藉所謂「日滿議定書」訂立之用意:一則將其強取豪奪的碩果,能取得合法 的承認;再則趁此機會,更可取得為日本出兵熱河,以及華北等處之藉口,以事繼續之挺進。 果於二十二年新歲,關東軍竟任意發動進取天險之榆關。警耗初傳,榆關已陷。值我軍正積極佈 防津榆沿線,以鞏固冀東後防之時,日本於二月二十三日,突假偽滿名義,向我軍發出最後通牒,更 要求退出熱河。通牒中並有以下反客為主之字句云:「惟張軍(按此係指東北軍部隊)及其他反滿軍 隊,如堅欲出於積極行動時,則難保戰局不致在華北方面蔓延。」此種威逼恐嚇之能事,於前線部隊 長出之,其驕橫可謂極矣。 熱河全境崇山峻嶺,地勢天成,原不利於重兵器運動。我軍本可憑險固守,以逸待勞。且早在日 軍發動攻勢之前,中樞曾派大員,赴熱河勞軍,鼓勵士氣,以堅抵抗。卒以武器懸殊,準備不足,致 熱河步東北後塵,淪陷於日寇鐵蹄之下。因是敵氣益張,竟欲藉勢直薄平津,囊括華北。 因此,我政府迫不得已,急抽調中央軍黃杰將軍等部北上增援,與敵血戰長城各口者凡兩月有餘
。我方作戰之將士,雖仍以有敵無我之精神,肉搏先登,堪與前期淞滬之役,相提並論。迨至五月中 旬,戰場擴大,兵力漸感不敷,更加我華中前敵深受匪方困擾,於長江中部為尤甚。且日方已於三月 二十七日宣告退出國聯,調解漸瀕絕望。經權衡輕重緩急,祇得暫取「攘外必先安內」之政策,以急 其當急為先。同時經由英使藍溥森之斡旋,通過華北地方當局與日軍進行停戰談判,並於五月三十一 日簽定純軍事性質之塘沽停戰協定,暫以維持華北現狀,並藉以爭取時間,俾先勘內亂,而攘外患。 本輯所錄各項史料,當時亦頗為有識者所深知。審時識勢,謀定而動,自屬謀國者之責任。勾踐 往事,非為示弱也。「伐謀」、「伐交」、「伐兵」之次弟,自當屬軍事上之謀略。編者。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