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革命文獻」第三十七輯前言 日本侵華有關史料——偽滿州國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65/9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15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16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革命文獻」第三十七輯前言(日本侵華有關史料——偽滿州國) 中華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日軍在瀋陽發動事變之後,不及兩月,又組織便衣隊在天津暴動, 其目的為劫持廢帝溥儀由天津直赴東北,有所大舉,故採取分段的路程,以避耳目,且資部署。嗣 由彼等經三個多月之安排,果然土肥原以「偷天換日」之手段,樹立其所希望的「臣皇帝」與「兒皇 帝」之政權:其時正為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三月九日。彼先以偽「滿州國」執政名義就職。當是時也, 日本軍閥之囂張與跋扈,不可一世,即其元老重臣,亦莫敢攖其鋒,何況其依附者。太阿倒持,由來 久矣。 敵方邊將聲威,更屬莫可向邇,而欲輕試其鋒,俾償大願,以是行動,愈益驕橫。更使我在東北 及華北之同胞,饑寒無告,號哭無門。此皆非孱王與奸慝所能憐惜而願兼顧者也。 以如此兇狡之敵人,配合此頑鈍之謀士,以有心而對無謀,勝敗之數已可預卜。祝鄭孝胥、陳寶 琛與羅振玉輩,皆觀微而不能知著,此其所以誤彼小主也。 其更大之失著,為溥儀於黃袍加身以後(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三月九日),即與日本簽訂「日滿議 定書」。遂將中國東北半壁江山,亦正式奉獻於日本軍閥及其天皇之手。何況此項九月十五日簽訂之 所謂「日滿議定書」,實創降書之先例。讀者如一觀本約及附件內容,除逼迫滿州國承認日本在滿蒙 一切既得權益外,更明白確認滿州偽國之國防,即為日本之國防,並不規定日軍在我方東北當地駐防
軍隊之數目,及其協防之時期,此誠奴隸之不若!然在當日,此種「內面指導」之秘密,更難為外人 所知曉。今於事過三十餘年,各種官藏密府文件,相繼披露,使世界對於日本侵略之技術,大為明瞭 。此種文獻係由戰後在東京開庭之國際軍事法庭所公佈,與曾經邀集當日偽「滿州國」傀儡溥儀,親 自到庭作證者(註一)。溥儀於其證詞中才能侃侃而談,面對迫彼作供之日閥,說明其所經過之原委。 並將原始實情,和盤托出,慷慨陳詞。其中有一段云:「滿州國之促成,純係日閥土肥原一手主謀, 由板垣親觀樂成,至於滿州國當局,不過聽命行事,非復有個人意志及自由。」溥儀又在審訊中途, 更以極氣憤的心情高呼道:「日本的目的是想奴化滿州,奴化中國及南洋,最後要奴化全世界。」嗣 由檢察官問彼個人,當年有沒有行動的自由?溥儀坦白的說:「自由這句話,十幾年來對我毫無關係 ,完全演的是傀儡戲!」 讀史至此,實令人擲筆三嘆,當年日閥兼併他國之處心積慮,以及其設計圖謀之精確,實可令人 驚異。然「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任何謀國者,更當深長思之!編者。 註一:清廢帝溥儀於民國三十五年八月十六日起曾一連出席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作證八次。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民國五十四年九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