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撫今感昔話長城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9/11/12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56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61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撫今感昔話長城        ──序黃麟書先生「秦皇長城考」並論共匪「北讓南進」政策
想起長城,禁不住發生無限的感觸。我和黃麟書先生一樣,都曾親訪長城。我遊南口、居庸關、 八達嶺,是在民國八年五四運動的時候;眺望山海關,是在民國十七年北伐告成東北易幟的時候;經 大同到綏遠看晉綏一帶長城,是在民國二十五年克復百靈廟以前數日,對於行將發動之塞北軍事曾作 一度巡禮。嗣後由甘肅固原入寧夏巡視河套,度賀蘭山,駐定遠營巡視北方大漠,再折回固原,經武 威、張掖、酒泉登長城極西的嘉峪關樓,更西向新疆出發,乃是在民國三十二年開羅會議前後。當時 我奉命到新疆去任監察使,並主持西北建設考察團,以近代科學方式考察陝甘寧青新五省的資源、交 通、形勝,並以國防觀點擬具這一廣大疆域內的建設計畫,這正當勝利在望,為國家從大處遠處打算 的時候,記得我在西出嘉峪關,登關樓而四顧,口占七絕一首道: 百尺雄關萬里牆,祁連山勢壓沙場;男兒未覺西征遠,更囑天山侍道旁。 當時的豪情壯志,可以想見。綜合我以上四次對於長城的接觸,都適逢國家時局重要關頭。現在回想 當年,引領西望,能不感慨係之!   中國自古的邊患,常從北方而來,所以歷代長城的作用,不僅保衛了國家的安全,而且維護了中 國的文化。因為北方地勢平坦,大漠一望無邊,敵軍的騎兵,隨地可以出沒。所以只有靠這項連續不 斷的偉大工事,才能「限戎馬之足」。但是長城並不是專為防守的,同時他也是準備進攻的基地。在 長城以內可以練兵屯糧和聚積一切軍用物資。若是沒有長城在後方掩護,那秦漢以來若干次「大出塞 」的軍事,尤其是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諸名將的出塞,便不可能。以後如東漢和帝時竇憲的大出
塞,把匈奴打過金微山(即新疆東北邊的阿爾泰山)一役,更是空前的成功。這次不僅使中國以後沒 有北匈奴的大患,而且因此使匈奴逼迫其他野蠻民族向歐西侵入,影響到整個西洋歷史的變遷。   長城不始於秦始皇,以前除秦長城以外,燕、趙、魏各國都各有長城,到始皇統一才將其聯成一 片,此說已經顧亭林考定;但秦始皇確是大長城觀念之實現者。當時和以後的人因為憤恨秦始皇其他 的暴政,而以咒罵長城作洩恨代表。殊不知秦築長城固然犧牲許多的人命,但其鞏固邊防,保全的人 命更多。長城自屬笨重的工事,但長城卻代表著中國古時的國防意識。後來如李華的「弔古戰場文」 中「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靈,萬里朱殷」一類的辭句,雖屬很動人的非戰文學,可是以此規 勸窮兵黷武的侵略者則非常之好,若以此影響僅為自衛作戰的善良人類,勸其放下武器,拆除防禦工 事,以俯首就戮,則萬分不當。等到更後的時期,「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和唱詞,流傳普遍民間 ,長城並不曾被她哭倒,但是民間的國防意識卻被她哭倒了。夏曾佑先生在所著中國古代史中提示因 有秦始皇而中國二千多年一統的政制以定,因有漢武帝而中國廣大疆域的輪廓以定。夏曾佑是篤學醇 儒,並非有意做翻案文章,乃是他發揮他歷史上的卓見。現在麟書先生正當比古代匈奴尤為野蠻兇惡 的蘇俄南侵時代,重行注重到秦代長城的研究。這決不是為了發洩「思古之幽情」。 況且現在不但長城的作用已不存在,到若干地區,連長城的故址,也依稀難辨了。我經河西走廊 有「長城斷續戌樓空,歷代雄圖在眼中」的詩句,豈徒弔古,乃為寫實。現在不但長城不能限戎馬之 足,而且不需要他限戎馬之足,因為作戰的工具早經更換,機械化部隊代替了騎兵。日本在九一八以
後積極經略滿蒙企圖併吞華北的期間,第一步便要我們退入他的所謂「長城線」,正因為長城業已無 線可守。自從中共竊據大陸,蘇俄勢力南侵,便逼迫他們執行其指定的「北讓南進」政策。這政策的 第一步就是要中共盡撤中國邊區,從東北到西北,所有的國防。東北早已是俄軍隨意出入之境;新疆 也是他們囊中之物,隨意可利用蘇俄在新疆治邊的哈薩克、突克曼(維吾爾族)、烏茲別、塔吉克、 阿爾吉斯五個與新疆有同族人的共和國名義來吞併,成為蘇俄石油等項富源的天府;但是他還不罷休 ,更令中共偽政權廢除察哈爾、綏遠、寧夏等省,將其北部地域併入狹長而無力單獨存在的內蒙自治 單位,以為日後迅速併入外蒙的準備。當然外蒙也只是第二個唐努屋梁海罷了!(此地是蒙古、新疆 間的我國領土,蘇俄先導演其獨立,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將其併吞。)所以中國北部的疆域又 像明末時期一般,東北止於山海關,西北止於嘉峪關,中間畫一條無險可守的虛線,也就是所謂「長 城線」。可見赤色帝國主義和白色帝國主義侵略的藍圖,可以互相翻版,殊途同歸,毫無兩樣。這是 蘇俄令中共偽政權「北讓」的大概。 提到「南進」,正是蘇俄要中共到火中為他取栗的手段。北方的地區既歸蘇俄掌握,中國民眾, 甚至若干中共黨徒,心裏一定也有一種徬徨,想「到我們到那裏去」。於是蘇俄「老大哥」指示道: 「你們向南邊去呀」!這個「欽定」的方針,既可以給徬徨的人一點心理的安慰,減少一點他們的反 感。同時蘇俄也可乘機製造他們和東南亞國家與西方國家在東南亞餘留的力量間若干直接的矛盾和衝 突。在軍事、經濟、外交、宣傳和顛覆工作上,都有可以為蘇俄打先鋒的作用。在民國三十八年底,
我在新德里便向印度和東南亞各國發出這樣的警告。在四十二年我在臺灣開始應用「北讓南進」這個 明詞。當時還有人持將信將疑的態度。此後跟著北越事變而發生的一連串的事實,尤其是現在中共在 南方邊境的積極軍事行動,寮國的烽火,以及整個東南亞情勢的不安,都係同出一源。這類的顛覆工 作,甚至蔓延到南美。我想我當年的觀察,也可以說是得到了不斷事實的證明。 但是推進他們這一套「北讓南進」政策的工具,最可注意而且最可怕的是蘇俄指導中共偽政權製 定而不斷在實現的鐵路計畫。現在中俄沿邊真是門戶洞開,通行無阻了,就東北而論,除中長鐵路這 條橫貫的大動脈而外,其餘鐵路接軌和鐵道與公路啣接聯運之站尚多,只有另製地圖才能明白表示, 在正北方面則由庫倫到集寧(綏遠境)的鐵路早通,並由集寧接平綏鐵路轉豐(豐臺)沙(沙城)間 新修的短距離鐵路而直達北平。最近由熱河承德直達北平的鐵路,又已通車。所以北平的中共偽政權 如不一面倒,倒向蘇聯,實在是「寢不安枕,食不甘味。」在西北方面則甘新鐵路正用大量奴工在積 極興修,已入新疆境內。這條鐵路,當我和西北建設考察團入新的時候,在所擬的計畫中,早就主張 興築的。但是我們的計劃和中共偽政權的計劃主要不同的地方,就在我們主張我方只造到新疆西北的 烏蘇為止,不再向前與蘇俄方面的鐵路接軌。譬如一把寶劍,箭頭對人而劍柄把握在自己手上,在國 防觀點上是較為安全。而中共的計劃要把他直接土西鐵路,那就真的「太阿倒持」了!綜合東北、正 北、西北三方面的鐵路現狀來看,三把箭頭都直指我們的心臟腹地,大勢都落在敵人的掌握之中,有 何邊防可言?這是何等痛心的事。何況這三方面的國際交通線,都可經津浦、平漢,乃至寶(寶鷄)
成(成都)三條鐵路,分途南下。前兩條已可直達廣州灣、雷州灣逕出南海以達北越及東南亞;不久 第三條的延長,一定可達緬邊。整個東南亞的局勢,焉得而不劇變呢? 由麟書先生的大著而使我聯想到我們國家大局的安危,乃至東南亞,也可以說是世界大局的安危 。撫今思昔,我想著者和讀者與我都有同感!羅家倫。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臺北。 ——民國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臺北「中央日報」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