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莊申著「中國畫史研究」序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9/3/19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52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53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莊申著「中國畫史研究」序   藝術裏面雖然具有人類都能欣賞的共性,但是同是也具有某一民族文化的特性;必須在這民族文 化傳統中和氣氛中受到了充分的陶鎔和培養才能得到充分的了解和欣賞。對於藝術經過精當的鑑定後 的欣賞,自然是更正確、更深刻的欣賞。這個看法,可應用到任何民族的藝術上去,尤其是中國的繪 畫,因為中國繪畫承受中國文化的傳統最深。他所應用的是特殊的工具,中國的筆墨和色彩;他親密 的伴侶是中國書法和詩詞;他所表現的是中國人的風格、態度、和精神生活。   可見鑑定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確的鑑定並不出自「望氣家」,祇須抬頭一望,就可信口 雌黃,斷定真偽的。直覺有時也有幫助,但是決不可當作靠山。外國人近來常用科學的工具來窺測油 畫的層次,材料的年代,但是並不能靠這一套來斷定中國畫的真假。理由甚多,此處無法細說。然而 如果專憑以往中國鑑賞家的態度和方式來判斷,則「法眼」也未必合法。主觀的成分常常在他們判斷
中有相當的濃度。我們有時聽到「這張畫非某人不能畫」這類的詞句。就是不夠客觀的表現。   精當的鑑定必須將某家藝術的師承及其在各時期中的演變,某件藝術的造詣及其有關的著錄,加 以款字、印章、題跋、絹、紙的質地和年代等項佐證,盡量搜集,來作分析與綜合的研究。舉凡歷史 考證法、比較研究法、乃至證據法,凡可應用的均當審慎應用。當然這張畫具備的內在美、藝術性、 及其所表現的中國文化氣氛,更是使其成為中國名畫的必備條件。   現在學畫中國畫的人很多,自然也是好事;但是真能由鑑定而欣賞中國古畫,更進而探討中國畫 與中國文化含義者甚少。鑑定這項學問,將漸漸成為「廣陵散」。為了發揚中國藝術,為了展開中國 博物院的事業。這種從新式教育而探討古代藝術的人才,實為國家迫切的需要。我非常欣幸見到莊申 先生能從事這項難能可貴的研究。他是我老友莊慕陵先生的哲嗣,自幼即受家學淵源的灌溉,和故宮 名蹟的薰陶,好古敏求,克傳薪火。最近集其關於論列中國繪畫藝術與考訂歷代名蹟的文字,印成一 書,用心之專,致力之勤,甚可讚佩。雖其中間有英氣較盛之處,但無傷於大體。行見其博採周諮, 更能鎔美學理論、科學方法於一爐,為中國藝術之光,做一個「燃燈道人」,這是何等有意義的事! 羅家倫。中華民國四十八年三月十九日,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