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跋「元趙松雪書畫陶淵明事蹟圖卷」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9/1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48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50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跋「元趙松雪書畫陶淵明事蹟圖卷」 趙松雪以書畫名世,此卷允為雙絕。宋末元初名畫家如錢舜舉輩,常好畫淵明遺像,及其故實,
以寄身世之感。其畫像當有所本,大都系出李龍眠;孫退谷藏龍眠所繪高士圖,於庚子銷夏記中著錄 頗詳,謂係「陶徵君歸後像」,即其一徵也。松雪與舜舉雖最後出處殊途,然故國王孫,寧無黍離之 戚耶?松雪嘗書靖節「嬴秦亂天紀」詩,並於其書歸去來辭卷末附白描淵明曳杖圖,一童子負壺攜書 卷隨諸後,是皆有所託焉。安儀周謂其「書法吳道子,雖李龍眠不能勝。」當指松雪白描人物而言。 陳眉公妮古錄引松雪語謂「使伯時尚在當與之抗衡也」,其自負可知。此卷白描人物,豈徒以線條勝 ,而且以神態勝。同一造形,神態各殊;目光所注,心情自然流露於每一動作中。如對童僕授簡時, 藹然慈祥之態;聞縣吏傳報迎候督郵時,夷然不屑之態;賦歸去來辭時,浩然有歸志之態;葛巾漉酒 時,沉重將事殷殷盼飲之態;撫無弦琴時,目光平視別有會心之態;賦我醉欲眠時之倦意與醉態;把 菊值白衣人送酒來時之瀟洒神態;扶醉而歸時 ,步履蹣跚之態;乃至揮手以卻檀道濟餽粱肉;藉示 拒絕其邀請出山之態,凡畫一故實,無不傳神而盡態。以白描而能達此勝境,夫復何言。其書法初尚 略有矜持,愈後則愈純化,於不經意中出現右軍看家本領,此種領會,凡諳書理而曾歷其中甘苦者均 能窺透,有時亦祇能意會,而不能言傳者也。此卷中有一筆誤,卻因此筆誤,不但能了解松雪之心情 ,而且更足以佐證此圖之為真跡無疑。在第八段中「明朝有意抱琴來」句後「熙寧中先生五十有一」 一語,熙寧為義熙之誤。義熙為晉末安帝年號,凡研究陶詩者類能言之,而熙寧則為宋神宗第一年號 ,乃北宋盛世。此故國王孫者竟於落筆將作熙字年號時。忽在下意識中聯想及其祖武,此誠真情流露 也。亦可哀矣。至於印章及其加蓋之款式均不差,累黍此亦足備鑑定斯卷洵為真蹟之參證。中華民國
四十八年元月,羅家倫。跋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