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革命文獻」第十九輯前言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史料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7/12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42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44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革命文獻」第十九輯前言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史料) 國民革命軍再度大舉北伐之師,進入山東南部以後,勢如破竹。張宗昌等殘餘軍閥,雖有張作霖 之奉軍為後援,然自馮玉祥之國民軍與閻錫山之晉軍分別改編為第一及第二集團軍以後,奉軍之背面
與側面,均受嚴重威脅,不能不多所顧慮。日本正值軍閥主義籠罩一切時期,視中國為其囊中物,而 華北尤為其禁臠。若干年來,北方軍閥多被其玩弄於掌股之上,本其過去經驗,彼尚以為不難應付; 惟對此有主義的節制之師,自南而北,以統一中國為目標,則斷難容忍,必須予以嚴重的打擊與阻擋 。故北伐軍抵達黃河之日,即為日本挑釁之時,此為識者所預料,亦國民政府所預防者也。 果然於國民革命軍克復濟南之後,日軍立即發動大規模的軍事干擾和破壞。五月三日,日軍在其 濟南城外強闢之商埠(無法律根據非法租界),有意滋鬧,向國民革命軍士兵開鎗,造成混亂狀態中 之互擊。日軍於機槍而外,並使用大砲與炸彈。在三日晚間與四日上午巷戰尤為劇烈。四日下五日方 為緩兵計,態度轉趨和緩;以俟調集較大兵力,包圍我軍首腦部於濟南城中,俾遂其恣意挾持之陰謀 。是夜,蔣總司令與高級幹部決定退出濟南,將大軍分數路渡過黃河,繼續北伐之計劃,五日開始執 行。六日八時蔣總司令退出濟南赴黨家莊,十時日軍總部方始知悉,日軍司令官福田彥助以行動遲緩 ,頓足悔恨,已無及矣。七日,福田提出哀的美敦書式之文件,包括五項蠻橫無理之要求,限十二小 時答覆。是晚蔣總司令在泰安火車中召集會談,商定六條,予以答覆;八日侵晨派高級參謀熊式輝、 戰地政務委員羅家倫攜往濟南,與福田當面交涉。福田全部拒絕,並於宣戰式之覆文中,謂彼已作「 斷然之處置」之狂言,蓋八日日軍已猛攻濟南矣。日軍攻濟南三日未下,死傷甚多;我方所派少數留 守部隊乃奉命撤退,於離城三里外中伏,死傷達千餘人。十一日,日軍佔領濟南全城。然自十一日起 國民革命軍之三個集團軍已分途在黃河以北告捷。日本於五月十九日竟派海軍陸戰隊在浙江溫州灣登
陸,意在對南京發生直接威脅的影響。國民政府不為所動,日方之技亦窮。此次濟南事變中日本侵略 中國之全副猙獰面目及其無限度的野心,愈加暴露。日本得意忘形,不能自已;中國也愈受慘痛的教 訓,愈加警惕,愈有決心。以後從九一八到七七,到九三的受降,這一連串的演變,自國民政府成立 之日說起,自當溯源到濟南事變,因為這是一個極重大的惡根。編者。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民國四十六年十二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