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劉融著「教育心理學」序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7/3/16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31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33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劉融著「教育心理學」序
雖然我國的古聖先賢,有因人設教的前例,但是無疑義的,這種前例的影響,絕對微弱。幾千年 的文字教育,尤其是千百年的科舉制度,把全國的聰明才智乃至笨伯蠢才都趕上一條窄窄的出路—— 仕途。「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於是成為社會上普遍的信條。在這種信條之下於是發生了兩種 戕賊人生,損害社會進步的現象:第一、就是蔑視被教育者所具天賦的資質與好尚,以直線的,單軌 的壓力,常常強其所難。第二、就是教人者不問自己教法的好壞,如果其所施的教育不能獲得其所希 望的成效,便把全部的過錯,賴在學習者的身上。回看數千年來我們無數的中國人,尤其是兒童和青 年,在心身所受到的戕害,便知道近代教育心理學對於人類造福的偉大。 當然教育心理學在西方的形成和發展,也不過是最近半世紀左右的事,可是人家跟著這種科學研 究所得,隨時在學校乃至大社會裏實施,顯著不少的成果。而我國的所謂新式學校教育,雖經辦了幾 十年,也有若干人提倡和談論教育心理學,但就一般的課程編制,教材選擇以及施教方法來看,則其 所受到這種科學的影響,還是極少。有時,而且常常,卻反其道而行之。這都是較老一輩的人「敝帚 自珍」、「自以為是」的心理,也就是下意識裏酵母在不斷的作祟。所以我們對於近代教育心理學的 認識和研究,實屬非常重要。 新近讀到劉融先生所著「教育心理學」一書的原稿,覺得是一本很有意義而值得提倡的書。這本 書能簡括的把教育心理學到現階段的發展及其功效。做平衡公允的敘述,而不把其中某一部分故意的 誇張。這種態度是很重要的,尤其有利於初學,和想得到這種科學的正確概念,以作某項決定的人。
譬如現在流行的「心理測驗」一詞,其涵義及內容弄得含糊極了。有人當作智力測驗,有人認作常識 測驗,至於西方業已大量應用的「才能偏向測驗」、「學習商數」、「成績商數」等項重要有成效的 工作,國內反而很少應用,至少在學校教育方面。將來讀過這本書的的人,大概不至於昧然對著這些 新的發展罷。   「大社會」的觀念在二十世紀開始,由英國學者華萊士(Graham Wallas)創導,一時認為新穎。 華萊士正是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社會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經過四、五十年的時間,社會學、社會心理 學、人類學、人類文化學等項學科不斷的發展,於是教育事業和教育科學更受到了重大的影響。教育 固然負有轉移社會風尚的使命,但是教育事業終究是社會行為中的一部分,儘管他是重要的部分;而 學校教育更不過是廣義教育(包括家庭社會等項教育)中的一部分。若是整個社會環境和社會傳統惡 劣,偏偏祇責難和歸罪於學校教育,也是不得其平的。應當互相匡濟,互相協調,才有好的成效。著 者講教育心理從整個人類行為和社會動態著眼,實在合於這部門學術當前的趨勢。羅家倫。中華民國 四十六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