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革命文獻」第十五輯前言 國民政府軍出師北伐史料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6/12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29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30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革命文獻」第十五輯前言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史料) 南京雖經克復,然國民革命大業,仍面臨兩項重大危機。一為長江北岸之北洋軍閥,如孫傳芳、 吳佩孚、張宗昌、褚玉璞等結合其剩餘軍力,尚屬可觀,且有張作霖以雄厚之東北部隊,為其後盾, 正未易侮,隨時可以南犯。一為自南京克復以後,被國際共產黨徒脅持下之武漢政權,益不能容中國 國民黨可憑其直接指揮之武力,以江南為根據得以鞏固政權,領導北伐。於是武漢方面乃不惜破壞當 時尚稱統一之軍事系統,肆意更張分化,另行建置。此固共產黨徒毒辣之慣技,而汪精衛及當時自稱 為左派分子者,實助成之。為打擊此項重大國際陰謀,維持國民革命傳統,甫經在南京成立之國民政 府,乃迅速採取兩面應付之措施。對於南京對岸之津浦鐵路線上則積極進攻,乘敵人新敗之餘,攻克 徐州,並深入魯南,俾在地形上有所屏障。此舉於六月初完成。至於武漢方面,雖與南京形成分裂之 局,但在十六年四、五月間,長江以北之河南境內,仍受張作霖奉軍嚴重之威脅,彼仍不得不接受南 京方面提出之主張,採取並行北伐之軍事行動。武漢北伐之師,於四月底大舉入豫,在平漢沿線,節 節勝利。復得第二集團軍馮玉祥部從潼關出師夾擊,第三集團軍閻錫山部在北方響應,連克新鄭、許 昌,於六月一日與馮軍會師鄭州。六月十九日蔣總司令與馮玉祥會於徐州。此時中原局勢,幾盡入國 民革命軍掌握,武漢方面以為其北部粗安,於是鮑羅廷及其黨徒又唆使左派份子從事國民革命陣營內
之分裂運動。今其將攻取河南地境內之部隊,均退出河南,以該省賂馮玉祥而交彼接管。武漢遂集合 主力軍循江東下,直趨九江,進窺南京。於是蔣總司令為應付此嚴重局勢,不得不暫行放棄其北進計 劃,急下令在魯南、蘇北之北伐軍班師南下,保衛首都。致在津浦路北段一帶之孫傳芳、張宗昌之殘 部,依賴奉軍之支援,乘機追躡其後;又因王天培殿後不力,於是江北復次第陷敵。幸武漢當局不斷 發現共產黨篡竊其黨政軍大權之陰謀,且不堪俄顧問鮑羅廷頤指氣使之凶燄,於是暗中醞釀就地清黨 之計劃。自是兩地黨政軍之若干負責者開始暗中接觸,達成了解。寧漢合作之辦法,逐漸形成。蔣總 司令以國民革命大局為重,並以北伐軍事之成敗為國民革命成敗之前提;爰本其淡泊明志之心情,於 八月十三日宣告下野。 在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以前,蘇俄所派遣之鮑羅廷及其他軍事顧問多人,即已在軍政各方面布置 嚴密之偵探網,從事於間諜及滲透工作。且其所分佈之區域與單位甚廣,幾達全國各遼遠省份與社會 的各方面。西北馮玉祥與山西閻錫山之部隊,自均為其注意之對象。此後發生若干次之重大分烈運動 與顛覆工作,如寧漢分裂、江西及廣州暴動等。皆彼等陰謀造成之惡果。本輯中收集一部份與此有關 之史料,加以排列,成為專編,題為「蘇俄直接指揮在我軍政方面之間諜及滲透工作。編者。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