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喚起學術的興趣促進思想的交流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6/10/2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03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07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喚起學術的興趣促進思想的交流 ——為「學人」創刊而寫 一個民族的知識程度,必須達到一個平均的基本水準,纔能維持這民族在世界上的獨立自由;若
是更進一步他能在學術上有重大的貢獻,那不但可以使這民族的的前途發揚光大,而且可以贏得當代和 後世人們內心的崇敬和讚美。 世界進步到現代,學術思想早已不是個人的私產,也非民族國家所得而私。縱有少數製造方面的 發明,可能在短期內保守秘密,那也不過是暫時的事。現代的學術貢獻,早已脫離了古時冥思暗索的 過程,而成為廣大集體的創作。全世界不能不佩服愛因斯坦是科學界偉大的天才,但是這偉大的天才 ,也祇有在近代物理學數學等項精深研究所砌成的山頂上,才能盡量的發揮,有如佛教裏所謂浮圖合 尖,才能放出七寶莊嚴的光彩。 科學把這整個的世界縮小了!任何學術重心或地區有任何發明和創見,都隨時可以跟著電波,放 射到地球上每一角落,使其與各地有同樣興趣的人士,發生心電的交流。也可能因此產生新的幅射作 用,而得到另一種新的收穫。人家指示出的坦途,固然可讓我們一同跨著大步邁進;就是人家報告某 處有「此路不通」的路牌,也可以免除我們向死胡同裏亂鑽。至於我們真正的創獲,則可以經過人家 的審核後,而得到世界公認的榮譽;其不真確的,也可以讓冒昧欺人者存著戒心,免得貽笑萬邦。 我們必須有這種認識,才能達到學術界的「國際標準」。最近總統一再昭告大家,特別是文化工 作者,應常注重「國際標準」,實在是充滿了智慧的啟示。我們既然都生在現代的世界上,治學問的 人自然也就同處於這樣一個人的學術環境裏! 好些朋友們說,回想對日抗戰大家被封鎖在重慶的時期。境遇非常艱苦,外來的書刊儀器幾乎完
全中斷,但是一般人對於求知的慾望,為學的熱忱,似乎反而增高,就在報紙上也常常可以呼吸到這 種空氣。然則在四通八達的臺灣寶島上,這種空氣的密度和比重,又將如何?我們也看見若干位從事 學術工作的人們,不斷的在埋頭苦幹,有時候幹到窒息,因此,我們感覺到學術空氣的流通,還是有 此必要。有流通的學術空氣,才能產生健康、活潑、而有生氣的學術環境。 中央日報同人同樣感覺到這種工作的迫切需要,所以不但同情,而且盡力擠出一些篇幅來,出版 這個特刊,叫作「學人」。不自量力,想盡一點喚起學術的興趣,促進思想的交流的責任。這刊物暫 定每星期出版一次,名為「學人」,實際上正是一塊學人的園地,請學術界的朋友們來共同耕種。無 論種植的是那種糧食或蔬菜,總要注重其合於科學的選種,俾能產生滋養的食料,以有補於國家民族 及學術事業本身的健康發展。這是中央日報創刊「學人」的本旨。此外,還有幾個要點,應該分別說 明: (一)「學人」注重國內外各地學人努力的成就及其智慧的動向;以認識當代學術進展的現象,而 期達成互通聲氣,彼此觀摩的目的,並提高一般讀者對於學術的興趣。 (二)因為學術範圍太廣,而這個刊物的篇幅有限,所以目前祇能以廣義的文史及其有關的社會科 學為範圍,中國的學術問題自當研究,外國的學術思潮也當了解。至於有關數理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文 章,除了其問題的本身涉及當代重要思潮者外,其餘祇得暫行放棄,將來或可另外籌辦專刊。至於創 造性的文藝作品,也祇得同樣的割愛。
(三)「學人」裏的文章,當然是要有學術性的,但是不可過於專門化,因為這個刊物究非專科的 學報。1. 文字務求「深入淺出」,當然間或可以流露幽默感或趣味化,但不可因此而損失其學術性; 2. 因為篇幅有限,所以每篇不可過長,字數最好不過三千,達到「要言不繁」的境界;3. 最重要的還 是每篇內容,必須具有「知識的誠實」(Intellectual Honesty),必須有學術的根據,所說的話自然是 要作者自己能信得過的話。 (四)這刊物裏想留些地位,介紹國際間新出版的著作,但盼所介紹的以重要的、有影響的、其中 有永久價值成份的書刊為限。介紹的方法以「提要鈎元」與「讀書得間」二者並重。中央日報社並且 希望能置備少量這類值得介紹的書籍,以備參考,望海內外學術界同人能隨時開具名單見告。 (五)在籌備「學人」出版的談話會中,有朋友們主張稿費從豐的,也有人說恐怕惹起外間閒話的 。結果多數主張採取第一個主張,認為這有限的稿費祇是供作者買點參考書而已,那裏夠得上稱豐道 嗇。孟子說:「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我用孟子的語調,下一轉語道:「焉有好文章而可以貨取 乎?」大家也以莞爾的笑容來承認這句話中,似乎不無道理。 以上這五個要點,乃是綜合朋友們的意見,由我受中央日報委託代為表達的。當然中央日報以最 大的熱忱,來歡迎國內外學術界的朋友們合作,把這小小的園地,當作自己耕種和育種的事業。這件 事當然要請學術界的先進們來倡導,後起者才會一道來。我們相信學術界的人士要有黃忠不服老,認 為手中寶刀更不老的精神,學術才能有生氣。但是黃忠的寶刀也得常磨呀!學術工作是需要互相溝通
、互相刺激、互相反應的。有時候一個小提示會產生大效果。我們不能和國內學術環境隔離,當然也 不能和世界學術環境隔離。當現代世界學術正在突飛猛進的時候,一個學人祇要和這大環境隔離兩三 年,自己停頓一下,儘管他是當年學術陣營裏雄赳赳的丘八,也可能很快的變了黑漆漆的丘三,因為 落伍了!落伍了!當然像這種的危險,祇有國家、社會和學人們共同努力合作,才能避免,才能衝 破。 學術界的環境既然不限於近旁,自然也應當看見遠地。現在我國在海外留學的人士,有好幾千人 ,其中已達到相當乃至很高深的學術造詣,並且曾經有過貢獻的,為數不下千百。他們諸位,正是聯 繫中國與國際間學術事業的鋼鐵大橋。我們熱忱歡迎他們的稿件,希望他們能利用這個中國畫裏的木 質小橋,和國內學術界多通一些聲氣。 我們重視青年。這刊物願意常常接觸的,除了一般廣大的知識讀者外,尤其注意有知識興趣的青 年朋友們的需要。我們認為中國學術界應該大量的、不斷的增加新的血輪,才能有新的氣象,新的前 途。所以大家更渴望新起的學人,能為這刊物惠予有價值的稿件。使本刊不但有發現新學人的光榮, 而且能盡力將其介紹給社會。從國家民族的學術前途來說,負擔一點這項應有的工作,真是義不容 辭。 ——民國四十五年十月二日,臺北「中央日報」學人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