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批牘墨蹟」序言 這是一件多麼幸運而愉快的事;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在整理所藏全部史料的時候,發 現了一大宗國父孫中山先生親筆的批牘,計一千四百十件,其中有些不僅是重要的歷史文獻,更是有 關國父傳記不可缺少的資料。 可是經過仔細的研究,覺得如果要發表這些資料,也有若干困難,必須預先解決。第一、是要加 以明辨的選擇,因為來件有好些是無關重要的,國父因不重視故不曾在批答時表示意見,僅書閱字或
某人代答等字而已。像這類的文件,自然不必收入;第二、如係有關時局或特別有關國父主張的親筆 批答,則不僅應當發表,而且必須加以考訂;第三、其中有若干件若僅將國父批詞發表,則讀者不知 所批字句所指為何,所以又須將來件一同發表。 為此我們從解決這些困難來努力,也得到了相當的成果。我們選擇了國父手批的函牘一百零五件 ,先以全頁影印國父墨蹟原稿,再以次頁刊印釋文,來件(如無來件者從略)和考訂。因為歷史文獻 最重要就是存真。所以國父於繁忙中在批示上所留下的筆誤,在釋文中也一仍其舊,僅於某字某句下 附註筆誤或有脫落等字樣,以備讀者參考。至於來件中字句如有錯誤,那就不加附註。做考訂工作時 則注重原件書發的日期、寄出的地點、發件人當時的職位和關係,並兼及其內容所涉的事項與批示所 具的涵義。除根據其他史料加以考訂外,如尚有疑義,而其當事人仍在臺北者並由我親往請教。但考 訂是一件最繁複的工作,誰敢保證絕無錯誤呢?若是有的話,將來自當陸續隨著發現而改正。 最重要而且最使人感覺興趣的,就是除了從這些批牘中可以更了解當時的政治動態而外,還可以 認識國父處事的態度,做人的風格,和若干對思想與行動問題上的重大主張。這些主張乃是極可寶貴 的遺教。無論對人對事,老是直率真誠,毫不模稜兩可,推託敷衍,更是他一貫的作風。在這本「 國父批牘墨蹟」裏對於中國歷史最有決定性的一個文件,就是在蔣公中正因遭遇困難力辭陸軍軍官學 校校長呈文上所批的二十六個字。原文是「答總理云:務須任勞任怨,百折不回,從窮苦中去奮鬥, 故不准辭職」(見第二一一頁)。這是何等的堅決、懇切而使人感動!若不是他知人之明、自信之堅
與信人之專,而稍一猶豫,那當代中國的歷史,真不知如何寫法了!又曾有一位華僑同志的入黨手續 未曾完備,而遽受委任,著其前往菲律賓籌款,致違黨章的事件。此事經人揭發之後,國父認為自己 「亦不能違例」,並謂「文不特對本部要認錯,對於岷支部亦不能不認錯」(見第九頁)。以他這般 堅強的性格,而有這般自反自責,公開認錯的精神,這是何等偉大的心胸!有一位張岡上書,對於當 日黨政情形批評備至,語侵國父,不稍含蓄;而國父則批道:「代答嘉之」。這充份顯出他「能受盡 言」,和「從善如流」的精神(見第一八七頁)。在民國八年護法軍政府為西南的軍閥政客把持而改 組,國父因此辭職由粵赴滬。此時他批覆湖南民眾團體來函上說:「文雖辭職,對於國家安危,仍盡 個人責任,現正籌根本解決,為一勞永逸之謀」(見第六九頁)。這是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態度。 他對於黨人指示道:「汝等須各執事業以自給,不可立心做革命一日,則要人養汝一世」(見第三五 頁)。他對革命將領指示道:「以後吾人之生存、成功,皆靠冒險,能之則生,不能則死」(見第五 一頁)。這些批示真是現在從事國民革命工作者必須一日不可忘記的寶訓! 關於革命理論、行動、及史實方面,國父在批牘內,也明白地表現他正確的主張。如對無政府主 義意見,在下面一長段批示中說得甚為明顯:「無政府主義之說,乃發生於最黑暗之專制國。在歐洲 往日之俄國、以國(按係指意大利)、西班牙等,其人民多受政府之暴虐無道,故忿而為此過激之論 ,但今日各國陸續行憲政之制,而此等過激之論,亦漸消滅矣。乃有少年之輩矜奇立異,奉為神聖, 不過一知半解,實無所謂也。對付之法,最好以(以當係與字筆誤)他辯論明白,指明在今日世界國
家之界限,既不可破,則政府為代國家執行律法,以限制惡人而保衛良善,為不可少。故無政府主義 ,實不能行於今日;而使之化為平和,或可為吾之助,較勝於用他種手段也」(見第二七頁)。有一 個黨人上書以為救國除奸「非組織暗殺團體不可」,但國父明確的批示道:「代答以暗殺一舉,先生 向不贊成,則在清朝時代,亦阻同志行此,以天下惡人殺不勝殺也。道在我有正大之主張,積極之進 行,則惡人自然消滅,不待於暗殺也」(見第六一頁)。這不但是抓住了政治基本的道理,而且充分 現出一位革命政治家光明磊落的態度。至關於開國史中的秘密會黨的問題,國父的主張是「各秘密會 黨於共和革命,實無大關係,不可混入民國史中,當另編秘密會黨史」,因為國民革命當年的目的雖 反清而不復明,乃是要推翻四千年的專制政體而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至於改正一般社會、尤其所謂士大夫社會裏的積習,國父也自有他特立獨行的表示。凡有人要他 寫信關說,他直率的表示「先生向不薦人」(見第一九頁)。有人要向他拜門,他簡截的說「先生現 非設帳,無收門生之事」(見第八一頁)。有人請他作序題字,他老實告誡來請求的人說:「書當以 內容之切實為貴,不當以品題文藻為貴」(見第一○五頁)。大家不要以為這些是小節,應知這種破 除情面,不肯敷衍的爽直態度,並不是一班有地位的人所能做到的。國父是真正能改革社會習性的倡 導者和實行家。 說到國父自己治學的態度,則是專一而謹嚴;他思想的方法和指向是科學的,也就是現代化的。 他在民國六年到九年這段期間,常是專心在做研究和思想的工作,所以他於批牘中不斷的提到「予現
時一切時事皆不問,祇從事於著書」(見第四七頁);「此間現尚無事可辦,先生故閉戶著書」(見 第五三頁);「先生閉戶著書不問外事」(見第五五頁)。他重要的著作如「孫文學說」、「民權初 步」、「實業計劃」等書,就是在這段時間裏完成的。他此時所專一的自屬革命理論與國家建設大計 ;至於他以前雖曾用功而後來放棄了的學問,因為他深切了解學術是跟著時代進步的,也就避而不談 。有人請他為涉及醫學問題的書作序,他除了照以前所說「不當以品題文藻為貴」的原則而當然予以 拒絕外,並且明白的告給請求者:「先生雖曾習醫,然荒日久,故對此種專門之研究,非有心得,莫 敢贊一辭」(見第一一三頁)。這可見他對學術問題謹嚴的態度,使一般強不知以為知者愧死!還有 一個人久聞國父淵博,寫信來請問「科學家所謂元子者是否為先天真一之炁」,此外,並提出道家燒 煉等等一串問題。國父鄭重而毫不含糊的教訓他道:「欲知此種新理,須從物理化學用功,不得從古 說附會」(見第一○三頁)。這真是徹底的科學精神,真正現代化的思想。像這種的煌煌寶訓,至今 大家還應當牢牢的記在心裏! 西洋著名的傳記中所描寫的偉大人物,往往是綜合他生活的、也就是他生命的多方寫成的。林肯 最為美國人所崇拜,而多少名家為林肯寫下的傳記,絕不是專把他寫成解放黑奴完成統一的英雄,卻往往從他所作為的許多瑣事中發現他的人情味,他的偉大性。至於我們中國人為偉大人物寫傳記,則 常是把他描寫得過於神聖莊嚴,用意是使人崇敬,結果是弄到一般人覺得「仰之彌高」,有「上帝板 板」之嘆。凡是真正認識國父的人,都知道他是最富於人情味的人。他敦厚的天性,常在自然中流露
出來。所以他的老友吳稚暉先生說他是「自然的偉大」,又說「從平凡中才愈見他的偉大」。我們從 這些批牘裏,也可以發現不少他的人情味兒。舉一兩個例來說罷:當民國七、八年間他在上海,這是 黨和他自己的經濟兩方均感極度窮困的時期。許多黨人紛紛問他要錢,他力不從心,實在無法應付。 曾有一位黨員來信向他要錢,其所舉理由是黨員既奉黨魁為鼻祖,則鼻祖當給錢養後裔。他的批示是 如果這人的理論正確,而「人要倚賴,則先生亦願為汝之後裔,奉汝各人為鼻祖,請汝給錢也」(見 第二五頁)。此種比喻,實具幽默感。又有一人問他要錢,國父批道:「先生此月已到在陳之境,現 尚想不出出陳之法」(見第六三頁),更覺饒有風趣。就在民國十二年廣州大本營時代,為了給「管 理子彈人員費銀元一百元」,還要參謀長蔣公中正親筆簽呈,國父親筆批「准」(見第二○七頁)。 可見他革命的事業,一直是在困窮的環境裏面奮鬥。 這部書裏所收集的批牘,都無法可以收入「總理全書」裏面,而祇有用現在所採取的編印方式發 表出來,才可以使大家了解各個文件的意義。像上節所引一字之批──「准」──字──就是一個明 顯的例子。還有一件祇是兩字之批,我也把他收入,同樣因為這兩個字有特別的意義。當北洋軍閥裏 一個大頭領曹錕新任直魯豫巡閱史的時候,他備了一封很客氣的信來問候國父,但國父對於這個勢燄 方張的軍閥來信上,批了「不答」二字(見第一四一頁)。這不祇表示政治上的分野,而且從此可以 辨別政治家與政客的不同。簡單的「不答」二字之中,顯出國父何等的風度! 我們很覺得高興而且光榮的,能在國父誕生九十週年紀念的日子,把這部書編印成功。這不但是
重要的歷史文獻,為寫國父傳記所必不可少的資料,而且更是在他處看不見的,卻是最寶貴的國父遺 教。羅家倫。中華民國四十四年為國父誕辰九十週年紀念作。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