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革命文獻」第七輯前言 護法史料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4/12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73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76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革命文獻」第七輯前言(護法史料)   本輯以護法時期的史料為中心。自民國五年六月袁世凱帝制失敗慙憤暴斃而後,黎元洪繼任總統
,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國會重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仍為眾所遵守。六年五月間,段氏藉對德宣戰 為名,而實行勾結日本軍閥,借大宗日款以擴充北洋軍隊,不惜犧牲國家權益以鞏其政權。國會因其 蓄有私圖,乃將宣戰案否決。段及其北洋黨羽,組織督軍團,始在天津繼在徐州開會,迫黎解散國會 。黎初不為屈,下令免段氏職,該督軍等遂紛紛宣告獨立。這是軍閥割據倡亂的開始。黎昧於張勳素 有復辟的意圖,匆促下令召其入京調停。張以解散國會為條件,黎竟犧牲立場順從了。等到張勳的辮 子兵一進北京,即和保皇餘孽康有為等,於七月一日擁戴廢帝溥儀,宣告復辟。總理在上海得訊,就 號召各省出師討逆。段本人並不贊成復辟,但其所部參加徐州會議,原知且多參預張勳異圖。段至此 乃就近赴馬廠誓師,迅速向北京進兵,於十二日將北京克復;彼因定復辟之亂,遂恢復其政治的聲望 和地位。在當時情況之下,黎氏復職勢不可能,北洋軍閥自推馮國璋以副總統繼任總統,而擁段再任 內閣總理。段氏主政,自不能任國會恢復。於是民國法統,再度中斷。總理為維護法統,曾邀黎元洪 南下設立政府,主持大計。黎拒南下,總理乃於七月十七日自上海到廣州,倡導護法;聯合滇粵川桂 各省,出師討逆。而國會議員亦陸續到達廣州,舉行非常會議,決定組織軍政府,選舉總理為中華民 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總理於九月十日在粵就職,發表宣言,斥北洋政府及其召集新國會為非法。乃 在西南的政客與一部份滇桂軍人相勾結,暗中向北洋政府輸誠。到七年五月間,前項陰謀,醞釀相當 成熟,乃實行改組軍政府,取消大元帥制而代以七總裁制,推岑春烜為首領。總理雖也被推為總裁之 一,但總理洞悉彼等陰謀,遂宣告不願參加,遷回上海,以從事著述,建立革命理論的系統而佐以具
體的方略,開始另闢革命的新途徑,同時自亦不忘當時革命工作在政治上的運用。總理返滬後,國會 議員亦相率離粵。北洋方面,馮國璋實力較弱,茲屆其繼任總統期滿,段乃利用其所屬安福系包辦的 新國會選舉徐世昌為總統。在西南軍政府雖通電否認,但徐世昌和岑春煊之間,暗中仍有勾結,欲利 用停戰及和平號召,作分贓的佈置。和議造成須有其表的統一局面。九年北洋軍閥中之直、皖兩係內 訌。直系借奉天張作霖的助力,把皖系擊敗。總理乘此時機命在福州、漳州一帶的粵軍,回攻廣州, 十月間,以岑春煊名義主持的政權崩潰,十一月,總理偕伍廷芳與國會議員回到廣州。十年四月,國 會非常會議決定組織政府,選舉總理為大總統。總理於五月五日就任,發表宣言,繼續護法。十一月 赴桂林,準備出師北伐,而令陳炯明主持後方。不料陳與直系軍閥吳佩孚勾結,多方阻撓。十一年四 月間,北方又發生奉系張作霖與直系吳佩孚的戰爭,總理由桂回粵,令北伐軍改道江西北進。六月, 陳炯明竟公然叛變,總理登水豐艦率海軍與之相持,並令北伐軍班師靖亂。至八月回粵部隊受挫,總 理離粵赴滬。此時直系北勝奉、南聯陳,氣燄大張,遂假借法統名義,攘奪政權,先驅逐徐世昌,迎 黎元洪入北京復職,並由黎氏下令撤銷五年前解散國會之令,於八月一日在北京重行集合。實際上祇 以黎為過渡。不久曹錕、吳佩孚即迫黎氏去職,曹錕賄絡大部分國會議員選其為總統。時為十二年十 月,此時國會已自絕於國人,護法之役在名義上與實質上均告中止。總理對於革命事業的新途徑,亦 早已計畫就緒。十三年一月,滇桂軍擊敗陳炯明,收復廣州;二月,總理回到廣州,改組中國國民黨 ,重頭做起,另建革命政權了。
護法之役,時間如此之長;演變經過又如此之複雜,故對於材料的編排上,不能不有所變更,以 便讀者。 因為使讀者易於明瞭前後事變的因果關係,覺得前輯所取將反革命材料全部放在最後作為附錄方 法,在本輯諸多不便,故將革命與反革命材料,按時日先後排列。此決非亦決不致為反革命張目,反 足以證明革命事業之艱難,及革命導師百折不回之毅力。況至今決無同情反革命之軍閥與政客者,從 反革命文件中暴露其愚昧和驕妄,不但使兩種材料在針鋒相對之中,俾讀者更感興趣,且可以使後人 知道若是任其橫行,則中國早有亡國的危險了!因此也可以使大家認識北伐統一事業的偉大及其必要 性了!本輯所刊史料不過一部分,而且多屬護法前期,以後自當陸續刊載,使從事歷史研究者多所參 證。編者。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民國四十三年十二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