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革命文獻」第二輯前言 中國同盟會史料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3/7/7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65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66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革命文獻」第二輯前言(中國同盟會史料)   中國同盟會在中華民國開國歷史上,居於極重要之地位,國父嘗言曰:「自革命同盟會成立之後 ,予之希望,則為之開一新紀元,蓋前者雖身當百難之衝,為舉世所非笑唾罵,一敗再敗,而猶冒險 猛進者,仍未敢望革命事業能及吾身而成功也。其所以百折不回者,不過欲有以振起既死之人心,昭 蘇將盡之國魂,期有繼我而起者成之耳。及乙已之秋,集合全國之英俊,而成立革命同盟會於東京之 日,吾始信革命大業可及身而成矣。於是乃敢定立中華民國之名稱,而公布於黨員,使之各回本省, 鼓吹革命主義,而傳布中華民國之思想焉。不期年而加盟者已逾萬人,支部則亦先後成立於各省,從 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故
同盟會自民元前七年(公元一九○五年、乙已)七月二十日成立之日起,以至民國元年八月二十五日 改組為國民黨止,在此六年之間,黨勢擴展遍於海內外各地,革命起義更風起雲湧,卒達到推翻滿清 政府,創立中華民國之目的,其間可泣可歌之史蹟,不可勝紀。本編所輯,僅屬稀見之件,其中間有 已發表者,乃以其較有系統,或以其對於史蹟有聯貫上之關係並曾經作者校正者,始予轉載,並非同 盟會之史料即盡於此。嗣後仍當擇要陸續刊載,以存此光榮革命組織之史實。編者。民國四十二年七 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