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英文三民主義節本」序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3/2/1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61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63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英文三民主義節本」序   剷除繼續到四千餘年的君主專制政體,他是世界上歷史最長久的一個,而建立中華民國,他更是 遠東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這偉大工作的完成者就是孫逸仙博士。他是一位偉大的革命領袖,但是他不 祇是革命領袖;他是大思想家,是有遠大眼光和崇高理想的政治家。當他從事革命的初期,他早已認 清社會民主和經濟民主是不可抵抗的力量,必須把他們合併到廣義的、民族革命的計劃裏面來。他更 體會到,若是政治的權力,社會的公道,和經濟的平等三者不能得到妥善的配合,則任何國民革命運
動的成就,都是白費氣力的,因為不如此,首先就不能得到國家的安定和繁榮。因此,他是中華民族 第一領導者,能把三民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經濟的民主思想,融合為一整體,是為「三民主義」 。這是他自己的政治和社會哲學的系統,也就是今天愛好自由的中國人所遵守的指導原則。   孫博士有希臘大哲蘇格拉底的習慣,隨時隨地發揮他思想的系統,而並無事前準備的講稿。他是 一位動人的演說家,「信口拈來,都成妙諦」,有時更常用通俗的詞句,加以反復的說明,乃至夾入 淺顯的故事,總期適合聽眾高低不同的知識水準,得到他所希望的心理反應。這本「三民主義」就是 根據民國十三年他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講演的記錄編印成書的。他原來計畫把其中每一主義,作六篇 演講,但是講到最後將完的時候,因督師北伐,竟無暇將民生主義的最末兩講講完。最近我很高興的 知道他的大弟子蔣總統介石,添寫了講「育」和「樂」的兩篇,以完成這部偉大著作的未竟之功。   因為這部原書所根據是當時演講的記錄,所以原書的譯者畢範宇博士在他的譯序裏,說明他在翻 譯時遇著了許多困難,如演講時「為引起聽眾注意而常加重複的解釋,和中國口話中常有在文法上鬆 散的句法,以致原文的組織,不免過長。」現在這部畢譯的節本,乃是根據最近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出版的中本節本,由曹文彥教授對照節錄而成的。節錄後文字頗覺緊湊,氣勢也較流暢,更容易引起 他國讀者的興趣,而能增加他們對於中國革命原動力的了解。   自從孫博士發表這本系統的演講到現在,中國國內的和國際間的政治、軍事同經濟的情形,都經 過了重大的變化。有些適合那時期的情況和情緒的字句與章節,到現在自然仍保持著歷史上的價值。
存著這種歷史的眼光,則讀者對於這部在歷史上有重要性的偉大政治文獻,便能得到更深層的了解, 和更進一步的讚揚。 譯者按,這篇序文,是由我自己用英文寫成,為外國讀者看的。現在承張曉峰先生要我自己   譯成中文,為了保持原來的面目起見,所以行文用字,仍照西文方式。志希附識。                    ──「三民主義半月刊」第十五期,民國四十二年二月一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