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歐陽鷙著「藏尼遊記」序言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2/10/10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58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59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歐陽鷙著「藏尼遊記」序言   因為閱讀西文關於中國邊疆問題的書,我常常羨慕歐洲若干國家的青年,能拋棄一切近代物質文 明的享受,孤單的來到異國的窮邊,無論是沙漠、荒山、叢林、深谷,一住就住幾年,乃至終身,以 從事於這些地方各種問題的研究。他們一方面滿足自己知識的慾望,一方面也幫助了他們的政府和國 家。我於是不免太息,太息我國的青年,為什麼專愛肩摩踵接的擠在都市裏,擠到無地謀生,甚至於 無地容身,而無勇氣到本國的邊疆上去開拓新的知識寶藏,或是創造一番事業。這種冒險精神的缺乏 ,實在是主力不夠的象徵。   不料在七七事變前三年,我居然聽到有一位我心目中所希望的青年,前往西藏拉薩研究藏文,做 了喇嘛。他有研究的精神,所以他不是迷信的教徒;他是高度愛國的青年,所以他是不平凡的喇嘛。 他是自動去的,並無任何機關或個人的幫助,所以他很窮,當時我擔任中央大學校長,知道了這樣一 位可以稱讚的有志青年,於是從大學的研究費項下,每年籌一點錢接濟他,可是為數不多;那時候我也並未見過他一面。
他在這幾年之內,寄給我許多可寶貴的西藏以及印度、尼泊爾邊境一帶的材料,他寄給我第一本 書是西藏黃教創始者「宗喀巴傳」,我介紹他到商務印書館出版,可是始終不曾見到印出來。這部印 度、尼泊爾旅行的日記,是一本他親自翻過大山深谷由藏入尼的可靠紀錄。其中充滿了我們平常不能 知道的材料。因為他能測繪地圖。所以他對於所歷行程及沿途形勝,記得格外準確,這可以作邊疆地 理讀,也可以當探險日記讀。   這本書和一本大旺調查記的稿本,我從南京帶到印度,前年又從印度帶到臺北,都是放在隨身飛 機行李裏運來運去,也可以說是對的住這兩本書和他們的著者歐陽無畏先生了。我在臺北送給田炯錦 先生看,他頗讚賞,並且由他籌款代印,我很佩服他這種認識和熱忱。這才是主管邊政的首長的態度 ,我於是為這兩本書和他們的著者祝賀。我不但希望著者能維持他工作的勇氣,並且希望青年們聞風 興起,繼起有人。羅家倫。中華民國四十一年雙十節,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