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黃花崗革命烈士畫史」編輯後記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2/10/10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57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58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黃花岡革命烈士畫史」編輯後記   「黃花岡是中華民國的聖地」,這是三十六年前吳稚暉先生在上海中華新報上說的話。這句話一 直在我腦筋裏刻了一條深深的紋路。   黃花岡烈士的這種不計成敗利鈍的勇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不但創造了壯烈的開國序幕 ,而且鑄下了當今復國的寶典。   表揚這些可崇拜的先烈,是我們後死者的責任。但是烈士的遺跡,已經不可多得。我發動搜集烈 士遺像,盡了最大的努力,也祇能得到四十五張,其中幾乎都是模糊破損的。有的從團體照片中尋出 ,有的從當年海外報紙上找到,其小的小到盈寸,而且灰黑難辨。幸賴郎靜山、儲輝月、孫多慈、朱 德群諸位有聲譽的藝術家熱忱的協助,將可重照的重照,重畫的重畫,有時用照相放大再畫,有時畫 好了再照相製版。種種藝術上的困難,不是容易克服的。朱德群教授能細心體會史蹟,作成大幅油畫 ,尤可感謝。至於烈士的小傳四十五篇,是我學寫的。   因為許多人說黃花岡一役,現在有許多青年甚至於中年的人,都祇徒聞其名,而對於當年的史實 ,毫無概念,我乃不管自己有限的能力,寫成「壯烈的開國序幕,燦爛的碧血黃花」一篇。   歷史不祇是靠文字流傳的,這種畫史的工作,我們認為是應當做的,但是希望得到大家的協助,
尤其是有關史料方面的協助,才能做好。這正是我們懇切的盼望。我再說一句:表揚這些可崇拜的先 烈,是我們後死者的責任。羅家倫。民國四十一年雙十節,臺北。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印,民國四十一年十月十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