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麋文開著「印度歷史故事」序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48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40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41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糜文開著「印度歷史故事」序   在歷史上中國和印度間文化的關係太深了。自從最近印度得到獨立以後,中國和印度在整個國際 的,尤其是亞洲的,新形勢裏面,一定還要產生更密切的關係。   根據舊的感情和新的認識,中國人都願意了解印度。但是要了解一個國家或民族,就非懂得他的 歷史不可。可是中文的印度歷史呢?   印度的歷史頭緒浩繁,五光十色,是不容易寫的。因為宗教的經驗和歷史的事實,以往常常混合 在一道,所以更增加寫的困難。近來印度考古學和歷史學都很進步,但是對於這很長的一串史實連環 ,尚不能依次再現,箇箇套好。往往用傳說的材料,則不免失之於虛玄,用考據的材料,則不免失之 於沉悶。   這部書既名為「印度歷史故事」,自然採取印度故事的原始材料為多;卻也祇以近代以前的為限 。至於近代史的材料,那就比較易於稽考了。不過糜文開先生所撰擇的歷史故事,很有他的標準。就
是各個故事,往往代表他屬於某時代的時代性。縱然有不經之處,正是許多人歡喜照著這方式生活下 去,結果合併在後來大家的生活裏,居然成為歷史真實的部分。這些故事又往往有文學趣味,易於引 人入勝。印度名字本來難記,可是夾在這本書裏,倒也並不厭煩。所以這是在喚起大家開始對於印度 歷史發生興趣的好書。大家不妨先讀他。讀過以後,再讀考據周詳,引證浩繁的著作,若是繼續有人 供給的話。   近代西洋以故事方式寫歷史的風氣,頗為盛行。歷史工作要留影響在讀者心頭,則其所記載的過 去,應當是活動的過去。故事式的歷史,乃是將過去變成活動的過去的一種有效方式。      按:原件未註日期,應在民國三十七年。糜文開時為中華民國駐印度大使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