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新民族」的前奏曲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38/2/23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序跋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19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21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新民族」的前奏曲   感謝日本的飛機大砲,把我們散漫的民族,轟炸成鐵的團結;把我們沉迷的大眾,轟炸得如夢方 醒;把我們衰弱頹廢的思想,轟炸得煙消雲散;──不把我們包裹重重的膿血炸開,那有新的肌肉產 生?   保留我們對固有文化一切優美之點的十分尊重,我們祇覺得我們的過去,至少是最近的過去,不 免太鬆懈,太頹唐,太苟安,太脆弱,太無機構,太少豐富進取的生命了。感謝日本的飛機大砲,把 這些弱點一齊暴露出來。我們應該在這被炸的邱墟上再種鮮豔的玫瑰。   我們首先應該的就是重作人生哲學的檢討,重行省察我們的思想行動,重行估定我們生命的價值 表。新的民族是要新的人生態度的。大家應該努力為民族建設一個主人道德的標準,把握住時代演進 的潮流。
生命是離不了現實的,所以我們對於現實的政治社會國際教育等問題,應該討論。不但應當討論 戰時有用的問題,並且應該討論戰後建設的問題。討論的時候,大家應該根據詳細思考和研究的結果 ,發表負責而有建設性的文字。不必求同,也不可立異。教書的人辦雜誌,自沒有共同政綱可言,但 是整個國家民族利益的立場該共守的;在抗戰中同時建國的意識,是大家共有的。   文藝是生命情緒的表現,所以應該有文藝。祇是我們所希望有的,不是尖酸刻薄培養全民族內猜 忌怨恨的文藝,也不是享樂頹廢供少數人玩弄的文藝。我們希望文藝裏面,不但有充分的生命,而且 有充分的同情心。我們相信在這熱烈時代裏,一定會有充滿了生機的充滿了真理的偉大文藝產生,雖 然不知道產生在什麼地方。我們只希望文藝去燒起民族同情的烈燄,去掀起民族精誠的愛潮。   這個刊物,是一群大學教書的人在興奮、苦惱、自責、自懺的談話場中產生的,所以沒有固定的 社員可言,凡是同情我們見解的人,都可以做我們的投稿者。我們對於文字的去取,也祇以合於建設 新民族的主張與否為標準。   我們彷彿聽見曠野的呼聲,說是在中華民國的領土上有一個新的中華民族降臨,趕快預備他的路 。我們祇不過是這新中華民族降臨前的一個小小號兵。                      ──「新民族」創刊號,民國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出版。   抗戰軍興,中央大學遷移就緒以後,我約集了幾位在大學教書的朋友們,辦了一個週刊,由我主 編,名叫新民族,於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出版創刊號。當時印重慶、武漢兩版,不一月而銷數逾萬
。後來因為要維持白紙的標準,限定銷數,不得過萬。該刊計出六十四期,因二十八年五月四日重慶 大轟炸後,印刷發生困難而停刊。這篇發刊詞和下面新民族的週歲二文,均編印於此,藉留紀念。又 在此期間,我為新民族所寫的短評,約二百篇,所涉範圍甚廣,可以分成若干系統。茲選錄其時效關 係較少而又不屬其他系統者十九篇,編印在這本書裏。其中有可傳之事,可記之人,也有至今還可以 供警惕的言論,或者可以不為讀本書者所摒棄。著者附識。                   ──「黑雲暴雨到明霞」商務印書館印行,民國三十二年七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