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附:行述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不詳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記傳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09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212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附:行 述 先生姓羅氏,諱家倫,字志希,浙江紹興人。先世原籍浙江上虞,清雍正年間,有祖諱漢文者懋 遷山陰,始著籍紹興。五傳至祿厚公,習名律,有子曰傳珍,字沛卿,又號鈍菴,紹父業,遊幕江西 ,勤慎明恕,上峰器重,乃以知縣筮仕贛垣,歷署進賢、萬年、都昌、奉新諸縣事,所至有聲。復工 書畫,精篆刻,著有「齩菜根齋」詩文、詩話、聯語多種。原配周夫人,生志希,其長也。 先生以民元前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於紹興,隨侍入贛,幼承庭訓,好學能文。民國三年就讀 上海復旦公學,始與余井塘、黃季陸先生締交。民國六年北上,考入北京大學,肄習文科,受知於蔡 孑民、胡適之兩先生,文藝思想境界一新,慨然以革新文學為己任。復與諸同好創為新潮月刊,為士 林所推重。先生畢生精力盡瘁於文化教育事業,實基於此。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為反對巴黎和約,主張 拒絕簽字,提出「內除國賊,外抗強權」之口號,與當時熱心同志多人領導遊行請願,風動全國,卒 收拒簽之效,收回山東利權,為外交史上開一勝利新紀元,即世所稱之「五四運動」也。而先生行蹤
遂為北洋軍閥所注視。以北京學生聯合會代表,赴滬晉謁國父於莫利愛路,國父對學生愛國運動勗勉 有加。民國九年,畢業北京大學,遠遊歐美,歷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 及倫敦、巴黎、柏林三大學研究院繼續深造,先後七年,見聞益廣,博通世界學術思想之源流,而一 以革命就國為鵠的。 民國十五年先生學成返國參加北伐,奉總司令蔣公委聘,任職總司令部參議,編輯委員會委員長 暨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教育處長等職。是為先生參加實際革命工作之始。自此追隨領袖,盡瘁黨國 ,至死不渝矣。十七年間北伐進行極順之時,乃有日軍進犯濟南之舉,先生正在前方,隨侍總司令出 入火線,並數度冒險偵察敵情,生死置之度外。 十八年,先生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自第五次全國代 表大會後,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歷任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宣傳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 央政治會議委員、外交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等職,然其旨趣,常集中於教育、文化、學術工 作。曾任國立東南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武漢大學等校教授。 先是,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中央決辦中央黨務學校,先生為教務處副主任,旋任主任,曾兼代教 育長,為該校籌備創始者之一。十七年八月,國民政府議決北平清華學校改為國立清華大學,直轄國 府,先生首任校長,建立該校規模。 二十一年八月,先生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校務臻於安定。七七事變後,即將該校全部遷至重慶
,圖書儀器,毫無損失,該校得以迅速復校。先生周詳策劃,辛勤建樹,於時沙坪壩儼成國家學術文 化中心。 在抗戰期間,先生歷任滇黔黨政考察團團長,西北建設考察團團長,遍歷西南西北各省,尤注意 邊疆問題。 三十二年八月,先生首任新疆監察使,時蘇俄紅軍仍駐新疆,努力促進新疆內附工作,其處境艱 危不顧也。 二次大戰結束後,先生任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籌備會議代表。印度獨立,中央特任先生為駐 印度大使,為各國駐印外交團團長。嗣又奉派為慶賀錫蘭獨立特使。 三十五年,先生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三十七年,教育界推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三十九年 ,自印度回臺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並 兼任中國筆會會長,出席世界筆會,致力國際宣傳,護持國家榮譽。四十一年,選任考試院副院長。 四十六年改任國史館館長,編纂中華民國開國五十年文獻,國父百年紀念叢書及革命文獻諸巨著。五 十八年因病辭職。 先生學識淵博,於從政職教之餘,並致力著述。中文著作有:「新人生觀」、「新民族觀」、「 文化教育與青年」、「科學與玄學」、「中山先生倫敦蒙難史料考訂」、「黑雲暴雨到明霞」、「疾 風」、「耕罷集」、「心影遊踪集」、「逝者如斯集」。譯著有「思想自由史」、「近代獨幕名劇選」
等。其中「新人生觀」一書,已印至三十餘版。此外所撰中英文學術論文,散見於國內及各國學術刊物甚多。先生於史學造詣特深,為國際學術界所稱譽,曾被選為美、法、德各國歷史學會會員。 先生初患腦疾,入中心診所診治,嗣改榮民醫院治療,服藥頗有起色,終以肺炎及血管硬化症併發,回生乏術,於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不治逝世。享年七十三歲。 德配張維楨夫人,上海張鈞丞先生之女,滬江大學政治系畢業,美國密希根大學碩士。歷任中央宣傳部國際宣傳科總幹事,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女青年處處長,國民參政員,立法委員等職。夫人賢淑恭儉,治家有則,先生盡心國事,發揚學說,能無內顧之憂者,夫人之助實多。長女久芳,次女久華,均畢業澳洲雪梨大學,美國密希根大學碩士。長婿張桂生,河南安陽人,中央大學畢業,美國密希根大學碩士、博士、現任華盛頓大學地理系副教授。次婿艾普夏,美國維琴尼亞人,耶魯大學畢業,密希根大學碩士,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英語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