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看完「白石老人自述」後的感想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63/10/23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記傳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76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79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看完「白石老人自述」後的感想 這是一篇很好的自傳。很好的理由是樸實無華,而且充滿了作者的鄉土氣味。 我常覺得最動人的文學是最真誠的文學。不掩飾、不玩弄筆調,以誠摯的心情,說質樸的事實, 那能使人不感動? 齊白石自傳最大部份是他口述,而由他的晚輩親戚張次溪筆記的,最後一小部份據張君說是白石
親自寫的。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縣的農家;一畝水田,幾間破屋,供應五口之家,其窮苦的情形,可 以想像。他的父親教他扶犁,「後因年小力弱轉習木工;朝為工,暮歸。」但是在十二歲轉習木工後 ,仍然好學不倦,總是在每日停工的夜晚,用松節點火讀書習畫,到二十七歲才正式得師指點。那是 光緒十五年的時候,他在家鄉賴家壠做雕花木匠,……鄉人都稱他「芝木匠」(因為他名叫純芝)。 以後受到同鄉湖沁園的賞識,令他讀書;而胡氏所藏名人書畫頗多,使他增長見識,畫藝大進。他對 於胡氏的提拔,他終身不忘。以後若干年更受到王闓運(壬秋)的賞識,並拜王為師。我當年翻閱王 壬秋的湘綺樓日記,履見「齊木匠來」的記載;可見王壬秋對他不及胡沁園的厚道。他在三十歲以後 ,作畫漸有聲名,「鄉裏的人都知道芝木匠改行做了畫匠,比雕的花還好。」他七十歲時,想起了這 件事,做過一首「往事示兒輩」的詩,說:「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火無油何害事, 自燃松火讀唐詩。」這段記錄毫無掩飾;至今看去,彌覺天真。 以後他繼續學畫,並學會了「揭裱舊畫的手藝」。更進而學做詩、學篆刻印章。我以前見過他刻 的圖章,頗像趙之謙(撝叔)的刀法,現在看他自己的記載,果然他從丁龍泓、黃小松二家入手以後 ,更受了趙氏「二金蝶堂印譜」的影響,以後見「天發神讖碑」又變了刀法,及見三公山碑以後又變 了篆法,最後才好仿秦權。 他的畫藝,據他自己的記載,最初是學過工筆畫,後改以自然界的現象為師,並且設法體會若干 種生物的動態,分別用水墨丹青來表現。但是他一方面不肯「捨真作怪」,一方面「並不一味的刻意
求似」。他接上說:「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得顯出神韻。我有句話:『寫生我懶求神似,不厭聲名 到老低。』……我向來反對宗派拘束,曾云:『逢人恥聽說荊關,宗派誇能卻汗顏。』也反對死臨死 摹,又曾說過:『山外樓臺雲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一笑前朝諸巨手,平舖細抹死工夫。』因 之我就常說:『胸中山氣奇天下,刪去臨摹手一雙。』贊同我這見解的人,陳師曾是頭一個。」以上 諸詩雖不甚工,卻也能於粗率詞句中表現他的天真和志趣,當時的畫家如陳師曾,對他是很有影響的 (按師曾是陳三立先生的兒子,為名畫家,和我很熟;他天資極高,可惜早死)。至於他說他的畫「 學八大山人,冷逸一路」也不能說是到家 。八大的畫筆奇簡而意彌深; 白石殊有未逮。白石畫常以 粗線條見長,龍蛇飛舞,筆力遒勁, 至於畫的韻味,則斷難與八大相提並論。 但在當今,已不容易 了! 白石具有中國農村中所曾保持的厚道。如他對於恩師胡沁園的感激,是何等的誠摯!他說:「他 老人家不但是我的恩師,也可以說是我生平第一知己。我今日略有成就,飲水思源都出於他老人家的 一手栽培。一別千古我怎能抑制得住滿腔的悲思呢?我參酌舊稿,畫了二千多幅畫,都是他老人家生 前賞識過的,我親自動手裱好,裝在親自糊紮的紙箱內,在他靈前焚化,同時又做了七言絕句十四首 ,又做了一篇祭文,……」讀者不要笑這是「土老兒」的土氣,這和吳季子掛劍在亡友墳上,同樣的 感人! 我在長清華大學的時候,曾偕陳師曾、鄧叔存幾位朋友去拜訪過白石老人。一進大門就看見屏門
上貼著賣畫的潤格,進客廳後又看到潤格貼在牆上,心中頗有反應,以為風雅的畫家,何至於此。到 現在看到他這篇自述,了解他從童年一直到老年為生活而艱苦奮鬥的情形,使我以前的這種反感,也 消釋於無形了! 白石老人自述最後簡略還提到他八十八歲的一年的事(按係民國三十七年,在實際上說乃是他八 十六歲的一年;祇因為他迷信算命的警告,須逃避七十五歲一關的厄運,才能繼續活下去,從丁丑即 民國二十六年起,自己加高兩歲,說這是「瞞天過海法!」)。當然以後他在北平的生活,已墮入魔 穴之中。聞毛魔君潤之以湖南同鄉的資格,去向老人拜訪,並為他加上「工人藝術家」的頭銜。從這 種宣傳看法,他應該大享老福了。可是我最近從朋友處看見西德有一家出版公司影印魔都出版的白石 老人所畫,而用套色印成的信箋一冊,其最後一面畫著幾株枯細的稻莖,結了幾棵稀瘦稻穀,下面有 一隻骨瘦如柴的螳螂,正有氣無力的向上面望著,下題「餓叟寫生」。此冊封面一頁上白石老人親題 時年九十一歲(係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時白石老人實年八十九歲)。這大概是在魔穴中受到 魔君特別優待的白石老人,所過的生活實況,祇有從「餓叟」的題名,才可以表示出來!五十二年十 月二十三日於臺北。 ——「傳記文學」第三卷第五期,民國五十二年十二月一日出版。 按:本文曾輯入「逝者如斯集」,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民國五十六年九月一日初版。